對公權力的制衡,完全可以通過各部門的相互制約監督,打破官官相護的習俗。弱化黨爭和路線之爭,代之以部門之爭,更有利于吏治。部門之間相互找問題,官員貪腐就更加困難,濫用職權、不作為、官道失貞等行為就更容易暴露。
這難道不比“法無授權不可為”強?
“法無授權不可為”,并沒有推導出“法有授權必要為”,政府完全可以推卸責任,裝聾作啞。后世西方政府信奉在管理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甚至放任自流就有依據了。
歷史選擇西方文明難道是注定的?無非是后世西方發達了,先制定了標準,掌握了意識形態的霸權而已。
兩人要是在古代就處處學西方,那也太low了。反正,大唐不能在后世出現一條鐵路因為私人反對就修不好,手段殘忍的殺人犯還能繼續活命,出現重大疫情無法管控,明明是發達國家卻治安長期惡化的情況。
就是到了積貧積弱的晚清,西方已經占據壓倒性優勢的情況下,曾李左張這些人杰,也仍然主張中體西用,難道一定是錯的?他們都是傻子么?
他們失敗了,不代表中體西用就完全不行。和魂洋才就行,中體西用就不行?要是滿清是漢人王朝,是不是結果就有所不同?
至于讓全民參與監督的銅簋制度,難道一句“告密成風,人人自危”就抹殺了么?
銅簋制度的本質,就是后世的檢舉揭發制度,作用又類似后世的攝像頭監控體系。后世任何單位,哪怕是一家國企,都設有檢舉揭發制度。
這就是為何崔秀寧沒有限制銅簋設置權限的原因。理論上說,就算是民間商社組織,內部也能設置銅簋!
這的確造成了告密成風,可好處卻遠遠大于弊端。這是對掌握權力資源者的制約。不然,發生了不法之事,朝廷能有那么多眼睛盯著?
后世老虎和蒼蠅落馬,大半都是因為舉報揭發制度起的作用。還不能說明問題?武周時期,反對武則天的那么多,卻始終成不了氣候,銅簋起了多大的作用?
所以,司婦寺沒有越權。因為風月場所本就是司婦寺的管轄范圍。要是風月場所不設置銅簋,崔秀寧反而會覺得辛苦這個寺卿當的不夠好。
大唐的各種銅簋,都是寫有各官衙名稱的。有人把舉報信投到了司婦寺的專有銅簋,就說明舉報者是女子,需要司婦寺保護,難道不該管么?
舉報信應該投到什么衙門的銅簋,舉報人心里沒數?某人要舉報警堂,總不會傻到把舉報信投遞到警部的銅簋,而是投到御史臺或者大安府的銅簋,甚至憲兵司和法部(刑部)的銅簋。
警部可能包庇下面的警堂,可大安府或御史臺怎么可能包庇警部?他們巴不得警部出問題好吧。
同樣,某人舉報學堂,也不太可能把舉報信投到主管學堂的禮部,而是可能投到警部的銅簋。而警部怎么可能會替禮部遮掩?當然巴不得對方真出了問題。
就說王期這堂堂禮部侍郎,持強凌弱吃“霸王餐”,不但損害了當事人的權益,還損害了朝廷的形象,造成了惡劣影響,難道沒有罪過?這是失貞叛道。
就是對方告他強殲,他也沒話說。
你不給錢,那女子當然不愿意,她只是在權勢欺壓下不得不屈服。一次兩次還證明不了什么,可要是多次,還逼得對方舉報,那就是實打實的違背女子意愿。要是頂格處理,定為“強殲”也不冤枉。
只是崔秀寧不愿意頂格處理罷了。攝政皇后,還是“寬厚仁慈”的。
崔秀寧很清楚,煙媚為何有膽量舉報位高權重的禮部侍郎,這當然背后有辛苦的支持。那么辛苦為何對要對王期下手呢?
也很好理解。
因為王期是朝中保守派要員,而且一直致力于廢黜司婦寺,最起碼也要將司婦寺變成一個擺設衙門。
在王期看來,朝廷應該把朝中僅有的幾個女子官員全部罷黜,讓她們不要再拋頭露面。
甚至,王期對學堂招收女生也難以接受,打算攛掇保守派官員,奏請取消女子的學堂教育。
這當然嚴重損害了司婦寺的利益,辛苦這樣的人,怎么可能不懷恨在心?
她的手段也沒有王期那么“冠冕堂皇”,而是利用一個煙花女子舉報王期,搞臭對方。
干脆利落的除掉了政敵,還讓所有人沒話說。
這種手段當然有失光明磊落。但崔秀寧完全沒有怪罪辛苦的意思。
古今中外,朝廷中的斗爭是絕對不可能根除的。區別只是,這種斗爭是何種形式的斗爭,烈度有多大,是不是良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