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氫氣變成液態,倒是方便了儲存和運輸。但氫氣的液化又得用到大量的電,等于是為了運輸能源,反而要消耗更多的能源,這又回到了成本問題。
在氫氣的儲存和運輸方面,日本做了大量的研究,也占有了大量的專利,甚至可以形成專利的壟斷壁壘。同時在氫能源的應用方面,日本也是領先于全球,不僅僅是氫能源電池,其他應用方面同樣擁有大量的專利。
最開始的時候,日本是打算獨吞氫能源這塊蛋糕的,日本企業也死抱著專利不放,豐田汽車更是下重注押寶氫能源電池。
于是其他國家都不跟日本玩了,讓日本自己去做氫能源電池吧,我們搞鋰電池。
當鋰電池技術發展起來以后,日本這才意識到問題,這才開始開放氫能源電池的技術,希望大家也跟日本一起搞氫能源電池。
日本的目的還是希望將氫能源普及開來,而普及一種新能源的最佳方式,就是交通工具。
人類將蒸汽機安裝在火車和輪船上,讓煤炭成為主要能源;人類又將內燃機安裝在汽車和飛機上,石油成了主要能源。
一旦汽車都用上了氫能源,那么氫能源在其他方面的應用也就水到渠成了。所以日本才愿意分享氫能源應用技術。
而當全世界都在大規模使用氫能源的時候,日本所掌握的儲存和運輸技術,將會是極其巨大的市場。試想一下,一種主流能源的儲藏和運輸技術,全都被日本所掌握,足以讓日本重返最輝煌的時代。
只不過氫氣生產的那一關,始終是跨過不去的門檻、另一邊鋰電池性能越來越好,固態電池也開始應用。
在整個電池供應鏈當中,中國企業幾乎壟斷了稀土冶煉,牢牢控制了供應鏈的上游;寧德時代和比亞迪有技術有產能,在中游產業鏈中擁有絕對話語權;豐田、本田等日本車企一直專注于混動,在純電動汽車領域發展滯后,在下游產業鏈毫無優勢。
此時的日本想要轉向已經晚了,還是那個道理,日本的體量不夠大,路一旦選錯了,已經沒有回頭的資本了。
感謝各位叔叔白白兄弟妹妹訂閱,下一章結局。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