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日本押注氫能源就是點錯科技樹,這還為時尚早。但我們現在研發的鋰電池,肯定是沒錯的。鋰電池還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固態電池的發展方向是我們能看得到摸得著的目標”
李衛東接著說道“關于氫能源,我認為短時間內很難成為主流能源。我們在氫能源應用方面的研發可以繼續,甭管有沒有用,先把能申請的專利都申請到,萬一哪天氫氣的生產取得突破性進展,那咱們就吃現成的”
進入到二十一世紀10年代以后,有關氫能源的話題就從未停止被炒作過。相比起傳統的化石能源,氫能源的確有諸如發熱值理想、燃燒性好、利用率高、耗損少,環保等優勢。
日本是最高開始大規模研究氫能源的國家。日本對于氫能源的研究,始于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機,日本作為能源進口國,在當時的石油危機中受到了巨大的傷害,而日本又是一個危機意識特別強的國家,所以在當時日本就開始對非石化的能源產業進行布局。
除了石化能源之外,其他能大規模能源的無非就是水力、風能、核能、太陽能,以及氫能。
日本沒有大江大河,水力發電是無望了,而太陽能發電不穩定,不適合規模工業使用,這兩者都被日本所排除。
風力發電被日本寄予厚望,日本在這方面的研究也曾領先于世界,但是日本很快發現,他們發展風電有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沒有地方安裝風力發電設備。
跟歐洲國家相比,日本國土面積其實也不小。但是日本適合安裝風力發電機的地方,恰恰都是適宜人們居住的地方。
風力發電過程中噪音是非常大的,所以中國的風力發電機都是安裝在西部無人區,然后用超高壓輸電技術將電力輸送到東部。若是將風力發電機安裝在居民聚集區,那老百姓都不用睡覺了。
后來日本也嘗試建立海上風力發電站,但是這東西建在海上成本實在是太高了,投資100億日元建設的的設備,也就夠1萬戶家庭用電使用,這還不包括維護成本,想要用于工業更是不可能。
日本搞風力發電有技術但沒條件,就只能將重點放在了核能和氫能上面。而日本在核能研究上面,一度也是領先全球。
然后就是2011年的福島核事故,使得日本民間一片反核的聲音,核能成了政治不正確的產物。最終日本只能押注在氫能源上面,安倍政府甚至將發展氫能源定為了日本國策。
氫氣屬于二次能源,跟石化能源不同,在大自然中沒有儲存,想要應用氫能源,就需要先生產氫氣。
生產氫氣的方法也不是什么工業難題,無非就是電解水法、水煤氣法、石油天然氣熱裂合成法、焦爐煤氣冷凍法等幾種。這些方法都能生產氫氣,但卻無法利用在氫能源領域。
比如用電解水制氫需要消耗電能,那為什么不直接使用電能干嘛非得分解氫氣再去發電
同樣的道理,水煤氣法得用到煤炭,熱烈合成法得用到石油或者天然氣,要是真為了獲取能源,那直接燒煤,直接燒石油和天然氣唄
所以只要是氫氣生產沒有取得革命性突破,那么氫能源的應用就是脫了褲子放屁
氫氣的運輸和儲存也是一個問題,氫氣這東西畢竟是具有可燃性的,一點火星子就能引起大爆炸,這在運輸和儲存方面會有極大的安全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