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擼了一輩子鋤杠的農民也穿上了清朝的服裝,拿著扎槍對抗外國人的火槍大炮。
這讓這些農民們平常簡單的生活又多了一抹色彩。
又賺錢又好玩還不累人,太好了!
羊城街在拍電影,由專家設計的秦王宮和仙人谷也在建設之中。
同時,梁涼找人在設計一個現代化的街區,標準是以二十年后城市街區的模樣為標準。
這四個街區政府貸款的兩個億,和他自己的一個億也就沒了。
前期的投入就這樣了,后期還要繼續投入。
有這四個景區的存在,除了拍科幻大片和恐怖片,其余什么類型的片子都能對付一氣了。
拍古裝片有秦王宮,拍當代的有當代園,拍解放前有羊城街,拍神話就去仙人谷。
上一世的橫店前前后后共投入了有三十億,才形成后期的規模。
平山這里的投資絕對用不了這個數,趁著現在所有的費用都沒上漲,梁涼準備在二零一零年左右就達到橫店最輝煌時的規模。
因為一零年后,從人工倒物價都會大幅度的上漲,在這之后建設要付出的成本就難以想象了。
梁涼當然會搶在什么都漲之前把影視城蓋得差不多,相信他用橫店一半的造價就能打造出橫店三十億的規模。
至于以后就是缺啥補啥,花費就沒那么大了。
央視在二十五號晚上終于播出了華得兩國文化交流的專題片,上下兩集。
上集播出的內容就是華國先鋒文化周的內容。
專題片雖然看的人比例不是那么多,但華國人口龐大,就算一百個人有一個看過,那也是一個上千萬人的群體。
當時央視連二套節目都沒開通,就這么一個頻道,看過這個專題片的人可不止千萬級別,那是以億為單位的。
老年人對這種片子看玩可能沒什么感覺,但是年輕人看完就不一樣了,簡直是熱血沸騰。
這里邊出現過的曲子,他們有些在市場上見過,但大部分并沒有在市場上出現。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免費領!
于是,看完專題片的第二天,就有無數的人涌進了音像商店,去尋找專題片里的曲子。
在這個專題片上映當天的白天,國內沿海及中部城市的音像商店里,一本叫叫做《華國搖滾在柏林1》的專輯悄然擺上了柜臺。
和它一起上市的還有對應的VCD光盤。
海韻音像公司今年已經有了三個音像制品加工廠,就是去年計劃的在皖省和蜀省的兩個企業。
當地解決土地問題,鋼架結構的廠房建設起來速度異常,最麻煩的不是建設廠房而是設備安裝和人員培訓。
但不管怎么說,到現在這兩個企業是開工了。
這樣海韻音像就有了三個生產基地。
在得到紀錄片準確的播放日期后,這三個生產基地就開足馬力生產。
連灣的海韻影像制品有限公司覆蓋的是東北三省和京津冀魯地區。
皖省的公司覆蓋東南沿海和廣西海南地區。
蜀省則覆蓋華國中部和西部西北地區。
所以,當那些青年在央視專題片播完的第二天重進音像商店的時候,充足的備貨正在等著他們。
這是一張有十二首歌曲六十分鐘的大專輯,但也僅僅是第一部。
兩天時間,一百五十萬本錄音帶合三十萬張光盤被掃一空。
梁涼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也有些傻眼,這個勢頭有點太猛了。
劉文一看銷量這么好,在命令三個音像制品廠加大生產力度后,馬上就開始推第二集。
梁涼他們去柏林演出的曲子有四十多首,這些曲子可以出三本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