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村子里有幾個人能交得起這么多的銀子?
而蘇錦繡則是早在從大舅母那里得知了征兵的消息時,就已經和母親說了自己的打算。
這種時候,登門借錢的,幾乎是要踏破蘇家的門檻了。
畢竟,大家都覺得蘇家掙錢了,這十五兩銀子,應該不算是太大的數目。
家里又做著營生,總不能大門緊閉。
所以,楊氏和蘇保柱兩人才有些頭疼。
都是一個村子的,錢借給這個,不借給那個,那不就是招人恨嗎?
可若是一個也不借,又似乎是說不過去,讓人覺得他們也太冷血了,一點兒情分也不講。
所以,就怎么借錢這個事兒,蘇家一家子又坐在一起商討了起來。
“先前繡姐兒就跟我提到過這個,所以這陣子,我也一直要求你們在外要低調一些。而且現在大郎正在蓋房子,以這個理由推托,倒也是沒有問題的。”
楊氏說完,張桂花就顫顫微微道,“阿娘,我,我哥前幾天過來找我,也是為了借錢的事兒。我哥說了,只要借給他五兩就行。”
楊氏繃著一張臉,沒說話。
征兵也并非是每家每戶都去。
三年內,家中已經有人服過兵役的,或者是家里已經有人死在了戰場上的,就沒有必要再出丁了。
畢竟,現在也算是太平盛世,大興朝目前也沒有戰禍,所以現在花錢贖人,還是比較容易的。
若是真遇到了動亂,那就是強制性的征兵了。
方四是從戰場上退下來的,所以他們家就不必再出人了,也不必花錢贖。
而蘇家因為和老屋那邊分了家,戶籍上也是獨立出來的,所以,他們就得各自出一人。
楊氏是鐵定不會讓大郎去服兵役的,所以這十五兩銀子是肯定得交的。
楊氏還單獨留出來了二百兩銀子,這其中有蘇錦繡的嫁妝,還有二郎明年考秀才的花銷。
當然,蘇錦繡自己應得的那一份兒,是單獨算的。
蘇保柱喝了口水,“大郎媳婦,五兩銀子可以借給你家,只是要寫欠條,還得找保人。你跟你娘家說,也別閑我們做事太冷了,銀錢上的事情,最好還是分得清楚一些。”
“是,阿爹。您愿意借,他們就應該要知足了。”
“嗯,回頭讓大郎陪你回去一趟,你現在身子重,有他陪著,家里人也放心。”
張桂花一臉感激,原以為因為上次的事情之后,張家在公婆這里的地位就會一落千丈,不說是仇人也差不多了。
沒想到,公爹竟然還愿意借銀子。
“阿爹,不僅僅是大嫂的娘家,我看老屋那邊也會派人過來借銀子的。你和阿娘最好也先商量一下。”
楊氏的臉色就更不好了。
若說張桂花的哥哥借錢,以后憑著欠條還能要回來,那老屋借錢,就等于是有去無回了!
指著他們還錢?
呵呵,除非是太陽打西邊兒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