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能保證柳承恩提出來的法子就一定可行。
沙塵暴后,人和一些牲畜都有可能會出現一些呼吸道不暢,甚至是引起肺部疾病,這些都需要加大注意,除了沙塵暴后必須地清潔工作之外,最好是能食用一些清肺的食物或者是藥物。
總之,想要讓這里的百姓們生活有所好轉,那就需要大量的銀錢和人力。
人力方面,暫時還好解決,可是銀子呢?
這可不是需要一千兩一萬兩。
哪怕是十萬兩扔到了沙漠里估計也聽不著個響兒。
所以,柳承恩其實是擔心皇上會心疼銀錢,不會同意他的相關治理方案的。
雖然有所擔心,可柳承恩還是在積極地做著相關準備。
萬一皇上答應了呢?
就算是皇上不答應,難道對于這里的土地沙化現象就不聞不問了嗎?
這可不是他柳承恩的做事風格。
所以,事情還得繼續干。
終于,等來了皇上的明旨,還有戶部派人送過來的二十萬兩白銀。
接下來,就看他們自己的本事了。
這邊想要種植大量的植被,其實還有一個難以逾越的困難。
甘州和衛寧府都是較為干旱的地方,這水源原本就緊張一些,若是再有大量的植被來分享他們的水源,估計這里的百姓也不愿意接受。
現在這樣雖然是有風沙侵蝕,可好歹他們都有吃有喝。
若是真地把水源讓出去一部分,那他們沒有了吃喝怎么辦?還活得下去嗎?
關于這一點,柳承恩也早早地想到了辦法,讓人將各地七品以上的主事官員都叫到了定西府來商議。
柳承恩再三強調了他們前期要種植的都是抗旱的一些植被,不會與當地的百姓們爭搶水源。
這些植被只需要靠老天爺自然生長就好,不會占用河道的水源。
柳承恩這里忙地團團轉,京城的蘇錦繡也同樣是不得閑。
安崇明回京之后,一直在等著吏部的安排,可是他們沒有后臺,唯一能說得上話的江大人那里,也因為他這幾年一直在任上不曾來往,所以有些生疏了。
說句不中聽的話,江元豐每年有多少的學生、名義上的學生以及師侄類的人物在官場上調動,他哪里能每一個都記得結實?
偏偏與安崇明最熟悉的柳承恩又不在京城,安崇明這人又有些好面子,不愿意給柳承恩去信訴苦,如此,反倒是僵在了京城。
蘇錦繡知道此事之后,便給柳承恩去了一封信,詢問他的意思。
蘇錦繡再怎么能干,也只是一介婦人,官場上的事,她還是不愿意多沾的。
可是偏偏楊姍姍又求到了她這里,所以也不好不聞不問。
柳承恩得知了目前安崇明的窘境,自然是有幾分的唏噓,可是幾年未見,他也不敢肯定這位昔日的同窗在任上是否有功績。
思索再三,還是給江元豐去了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