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與此同時,第五倫也抵達洛陽、成皋之間的偃師縣,在當地人指引下,找到了一座荒蕪無人的野冢。
荒冢臨山,不仔細找還瞧不見,秋風吹得黃草芊芊搖曳。牧兒的歌謠響在黃昏之后,猶似昔日的悲歌薤露。
但今日,這墳冢卻迎來了高光,魏王親臨,官吏兵卒千數隨行。
荒冢規格不算小,但已經被破壞得夠嗆,有幾個很明顯的盜洞,里頭的陪葬品恐怕蕩然無存了。
洛陽著姓、本地豪右都戰戰兢兢,唯恐魏王一怒之下,要將周邊幾十里范圍內的人統統問罪!
但沒事,第五倫也不生氣,只讓人將洞堵死,往后留一支兵在此看著即可。
誰讓此墳冒了青煙,出了有出息的子孫呢?
這正是田橫墓,當初田橫正是在即將抵達洛陽時自盡,漢高皇帝敬其性情,派兩千名士卒,以諸侯之禮葬于斯。而田橫同行的門客竟也隨之自殉,就葬在一左一右,東方海島上自殺的五百壯士就沒機會葬到此處了。
此乃病榻上的第五霸所托,讓第五倫來祭奠祖先一番,剛好正式給田橫追謚,謚為“齊武壯王”。
剛從關中抵達此處的宗正第八矯念著王祖父托他代筆的祭文,諸如“田王之高節,賓客慕義而從橫死,豈非至勇”之類……
第五倫神情肅穆,心里卻在跟田橫說悄悄話:“我雖然占汝子孫身體,但也在長安漢高廟旁邊給你立了廟,叫你和劉邦做了鄰居,也算仁至義盡了。”
祭文念罷后,樂師們奏起《薤露》《蒿里》來,等“薤上露,何易晞”的樂聲奏罷,氣氛剛剛好,第八矯遂適時向第五倫下拜,提出了作為宗正的本分建議。
“大王,昔日齊武壯王死后,其宗族被漢帝一分為八,遷往關中,以遷徙前后順序,遂有第五、第八等姓,有羞辱分治之意。”
“如今大王舉義兵,滅新室,掃清關中,席卷司隸,萬姓傾心,四方仰德。”
“而漢家禍亂天下,以至中原肝腦涂地,大王吊民伐罪。古人云,名不正則言不順,不宜再以劉氏所蔑之字為姓,而當復舊姓!”
復舊姓,這是第八矯在第五倫稱王后就提出的建議,順便讓第八到第一的各個宗室也跟著一起恢復。
這確實是第五倫一直在考慮的事,如今趁著祭奠田橫,條件也成熟了。
不過,他不打算姓田,叫田倫——王莽當初差點給他賜的“王倫”就更不用說了。
第五倫遂道:“古人云,不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處不可久,不行不可復。”
“古齊國已亡,昔日田氏已分,便再不可復,豈不見,田齊出于陳國,但齊宣王等,亦未曾恢復陳姓。”
第五倫不打算走任何回頭路,也不會給宗族、朝臣這樣的機會,路要越走越寬,而不是家族自娛自樂的狹窄小圈子,至于像王莽那樣,從舜帝以后的姚、陳、田等姓里亂找親戚更是不可取。
人,還是得向前看!
第五倫早就想好了,名不會改變,但姓就用前世的姓!
就好像他的狀態,古人的身體,裝著后世的魂靈一樣。也好提醒越來越習慣這個時代,沉迷于某種角色的自己,不要忘了,你是誰,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
第五倫在田橫墓前,掃視眾人,宣布道:
“余欲易姓為……”
“伍!”
……
PS:為方便閱讀,書里還是“第五倫”,其余角色也不會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