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獨赤眉賊絕對不能投奔,聽聞其在南陽均田之事后,就更是萬萬不能了!這是在挖豪強的根啊!
伏湛被赤眉的暴行氣得白胡須一抖一抖:“又自唐虞三代以來,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然赤眉賊卻無君無父,自其偽公偽官,下逮兵卒賤役,皆以兄弟稱之,又妄稱共和,誹謗帝制!”
“赤眉賊數十萬自處于安富尊榮,而視天下諸州被脅之人百萬,曾犬豕牛馬之不若,此其殘忍慘酷,凡有血氣者,未有聞之而不痛憾者也。”
不愧是大儒,老伏湛每句話都點在有家有產者們的痛處,妻女、地產、家宅、錢糧、生命、尊卑、地位,乃至于魏國統治下尚有秩序的生活,一旦赤眉到來,都將蕩然無存!
“如今赤眉賊已至大河對岸,諸位還不傾力助大魏陛下、將軍阻賊,難道還等著赤眉賊橫行河內,驅汝等為虜么?若真有那一天,老朽寧可跳了黃河,也不愿屈從赤眉賊!”
他哆嗦著手,在懷中掏出一塊寫了捐糧數量的帛書:“老夫雖不富裕,也愿與眾弟子共出糧千石,以助魏皇陛下及馬國尉、竇司隸,除此天下之大害!”
捐出一些錢糧,繼續支持魏軍,以期阻擋赤眉,保住其他不動產,這是理所當然的選擇,原本還頗有怨言的大姓們被伏湛一席話說清醒了,忙不迭地表態,獻出的糧食從三位數增加到了四位數。
而主導了這一切的竇融,則看了目瞪口呆的河內太守馮勤一眼,笑道:“我說如何?讓彼輩來說,可比吾等說得口干舌燥有用多了!”
真真假假的傳言,使得赤眉在河內豪強乃至于平民中的名聲實在是太臭,數日后,當在河北被冀州人小心提防的漁陽突騎抵達河內,要屯駐半月將瘦巴巴的馬重新喂肥時,竟受到了當地人熱烈的歡迎,讓蓋延受寵若驚。
“河內人比冀州人友善太多了!”
還是被赤眉嚇壞了,這些窮兇極惡,自帶邊塞寒風的幽州突騎,在河內士女眼中,都變得眉清目秀起來。
馬援也好,蓋延也罷,不管誰能打退赤眉軍,河內、洛陽的士人們,都會將他視為拯救禮樂的英雄!
……
在大儒們的動員下,河內、洛陽募集的民夫、糧食頗為順利,竇融加以調配,源源不斷往前線送。
而馬援又令人將糧屯于河內武德縣……因為這個縣應景的名字,第五倫在此修了一座行在,平素也可充作兵營糧倉。
至于其余部分,則在光天化日之下,悉數運到大河、鴻溝交界處的敖倉儲存。并派遣不多不少的數千兵力看守。
敖倉就在平原上,除了一道窄窄的鴻溝外,再無山河之固。
這看上去是一個隱患,但卻是馬援故意為之。
“赤眉不是以濮陽釣我么,今日,我亦要以敖倉為餌,釣一釣赤眉!”
馬援對張宗、董宣等人感慨道:“我這計策并不高明,赤眉的鉤是直的,至少還垂到水里,可我這鉤,卻離水三尺!”
“但和濮陽那臭餌不同,敖倉卻是人人都想吃的香餌!餓極了急需糧食的赤眉魚,定會忍耐不住,跳起來將其吞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