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全身的力氣被抽干,劉歆彌留之際,只定定地看著第五倫,眼前之人,仿佛就是他一生苦苦求索的“圓周率”。
“朝問道,夕死可矣,能在性命最后一刻,找到真正的‘天命王者’,那我這一生,至少也不全是一場空罷?”
仿若跳出了衰朽的軀殼,劉歆的意識扶搖而上,曾經在《山海經》里的那些怪獸一個個出現,蠃魚、天狗、九尾狐,紛紛排成階梯,讓劉歆扶搖而上。而在九天之上,長著豹尾的西王母含笑設宴,而一位瘸著腿的老朋友,正朝劉歆輕輕招手,正是揚雄……
這一次,他們終于能跳脫開殘酷污濁的世道,專心于談論彼此的著述了。
而隨著劉歆徹底咽氣,第五倫親自為他合上了眼睛,不像揚雄、第五霸逝世那般傷心,所剩只有感慨。
劉歆、王莽,他們是上一輩的“屠龍者”,最初有好的初衷,但落到現實里,效果卻大相徑庭,反成了災難。找到對的方向,并擁有實踐的手段,當真比單純的堅持理想更重要。
而在群臣懇問,要如何布置劉歆的后事時,第五倫只道:“葬禮規格,略低于吾師揚子云、嚴伯石,葬太白山下,那是劉公早就尋好的墓穴。”
又道:“劉公既不是以新臣身份而死,而漢亦亡多年,他早非漢臣,墓碑上,便不必加漢、新官職,只書……”
第五倫沉吟后道:“碩儒劉歆之墓!”
否定他在政治上的制作,連謚號都沒一個,畢竟不論是漢、新,都不可能給劉歆追認謚號了。但第五倫又肯定了老家伙在學術上的貢獻,也算是給劉歆一生的蓋棺定論。
至于劉歆臨終前說的“代漢者當涂高”,既然決定承認新朝正統,第五倫自然也就棄之不用了。
第五倫看著劉歆尸體,輕聲道:“我只信拳頭。”
“不信讖緯!”
然而第五倫一貫是個雙標狗,對“五百年必有王者興”,他卻欣然受用,這說法大可用于政治宣傳,更何況……
第五倫理所當然地想:“穿越者,不就是天命之子么?”
……
幾乎是同一時刻,徐州彭城之中,一位風塵仆仆,大老遠從南陽跑來投奔的儒生,卻將一份外表涂成如火焰般赤紅的“讖緯”,奉于吳王劉秀面前。
“劉秀發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龍斗野,四七之際火為主。”
“不錯!這便是赤伏符!”
儒生強華抬起頭,看著昔日在太學中的舍友劉秀,懇切地說道:“據說此符乃新朝國師劉歆所制,為了應符滅新復漢,劉歆特地改名劉秀。但他萬萬沒料到,真正承接此符的,乃是生于南陽的同名同姓之人!”
言罷,強華與將他找來的南陽籍吳臣們一同再拜:
“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大王,才是真正的天命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