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畢月烏”和月亮相接而還有一些縫隙的時候,“畢月烏”很快就隱沒起來了,這一幕被十多架千里鏡同時觀測,更有畫師在旁記錄。而桓譚精確測定了“畢宿五”隱沒的時間,計算出確鑿不移的數據,證明那一些縫隙都是月亮虧食的部分,“畢月烏”是被月亮本身的陰影所掩沒的。
月亮的陰晴圓缺,與其大小體積無關,既然如此,那月食,也應該是類似的情況!
最終桓譚測得,約19年便會發生28次月食,當這份結果呈送到第五倫案頭時,第五倫反問他是否確定,因為按照話桓譚的推測,下一回月食,將發生在武德九年臘月十五,這次,第五倫不打算像兩年前一樣被動,他要提前宣布預測結果!
“屆時,劉秀、公孫述二人,定會誠惶誠恐,擊鼓射天救月,唯獨予視之為常,仿佛月升月落、陰晴圓缺一般。”
第五倫肅然:“可一旦出現錯誤,月食的日子不準,予將為百姓所疑,更遭天下所笑!”
“君山,汝敢保證,這計算無誤么?”
面對第五倫的目光,桓譚頂著巨大的壓力道:“臣觀星四十余年,以千里鏡望月七年,推算月食周期亦有數載,反復計算,于時、刻不敢精確,但月食之日,絕不會錯!”
雖然當時頗為自信,但真到了月食當日,桓譚還是頗為緊張,從天黑起就帶著學生們仰望夜空,直到脖子仰酸,月亮都沒發生侵蝕。
眼看夜漏子時將至,今天即將結束,他的預言就要落空,月食這才不緊不慢的發生,桓譚這才如蒙大赦,后退幾步,靠在墻上讓自己勿要倒下,享受起眾人的歡呼來。
人對自然的恐懼,很大一部分來源于未知,當人們知道一件事是有規律可預測,并且不會對生活產生巨大影響時,那份生怕月亮被怪獸吞噬的誠惶誠恐,就會消弭許多。
他們反而會油然生出一種心態:果然,一切都在皇帝陛下掌控之中!
桓譚緩了口氣后,心里不由得意起來,雖然差點過期,但他的計算與預言畢竟是兌現了,眾人看他的目光大不相同,而桓譚也有點飄飄然,來到第五倫面前,向他表起功來。
“陛下,既然月食如數發生,可證此為常事,陛下答應要撥給天官署的黃金,是否也得兌現呢?”
第五倫大笑:“這是自然。”
皇帝令少府速速給天官撥款,但卻又喚了桓譚近前,有些不懷好意地笑道:“君山是不是高興得太早了?”
桓譚愣住:“陛下何意?”
第五倫笑道:“如今可知月食乃常事,若放在渾天說中,又如何解釋?”
桓譚一下子愣住了,對啊!
按照渾天說的理論,根本解釋不通月食,可現在他卻精確計算了月食的周期。
第五倫的話很輕,只對桓譚一個人說,卻猶如一顆月亮,狠狠撞進了桓君山的心坎里,將他過去五十年的天文理論砸了個天翻地覆!
“既然月食周期沒錯,那么……”
“會不會是渾天說,錯了?”
……
桓譚前幾年還在憤懣嘲笑劉歆的食古不化,為了硬湊陰陽讖緯,就無視也月食周期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