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現在,輪到他做這個艱難的抉擇了。
“渾天說怎么會錯呢?”
渾天說于他而言,就是信仰啊!桓譚為光大渾天說,與漢朝、新朝的天官、老儒們斗了幾十年,甚至還靠著自己的駁辯,將原本信奉蓋天說的揚雄說服,拉入了自己的陣營。
然而連桓譚也不得不承認,當他得到了千里鏡,將目光延伸到更遠,對日月星空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后,曾經縝密無誤的渾天說,似乎出現了一道裂痕。
比如他曾經觀測到,遙遠的火星在千里鏡中,竟頗似一個小月亮
但桓譚又豈是那么好說服的,他很快就給渾天說加了一個“補丁”。
離開觀星臺回到廳堂中后,桓譚就纏著第五倫嘮嘮叨叨起來,非要證明自己的理論沒錯。
“臣與子云所言渾天說,較之蓋天說更進一步,蓋天以為天是半球,而渾天以為是一圓球。地如雞子中黃,孤居于天內,而日月星辰,則附麗于‘天球’上運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
第五倫頷首,說白了,這還是一種“地心說”。
桓譚又道:“但就算是渾天說,也不以為‘周天’便是宇宙界限,天球之外還有他物。如今要解釋月食,是否能說,‘周天’并非一平面,而層層相類,或有九天之多。”
“屈原《天問》有言,九天之際,安放安屬?隅隈多有,誰知其數?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故臣以為,虹蜺云霧,不過是第一重天,據月亮運行周期,或是第二、三重天,距大地較近;而太陽者,則居四、五重天,距大地遠?地、月、日三者運行之際,或有相互遮蔽,則出現月食!”
好家伙!第五倫發現桓譚還真是位能舉一反三的人物,這九重天確實能用于說明地球距日月星辰的遠近,不枉自己費盡心思,時不時就扔出個后世知識指點他。但很快桓譚就又陷入了自己的邏輯漏洞,他的眉毛顰起,就算如此,也難以完美解釋月食的發生。
他距離真相,其實就差一點點了,第五倫決定再進一步,給桓譚指一條明路。
“予近來得到一本古書,名曰《周髀算經》。”
這下桓譚的眉皺的更緊了,他立刻回道:“陛下,此乃漢時方士托古而作,并非周公遺書。”
桓譚反應之所以這么大,是因為這本書,是蓋天說那一派寫的,書中除了算數部分,處處為蓋天說張目。
“予知道是偽作。”第五倫道:“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中有一段話,予讀了頗覺有趣,卿且聽之。”
第五倫當然沒背下來,讓郎官竇固取來那卷簡牘,令其念道:“日者,陽之精,譬猶火光。月者,陰之精,譬猶水光。月含景,故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當日則光盈,就日則明盡,月稟日光而成形兆,故云日兆月也,月光乃出,故成明月。”
第五倫看著桓譚,頗為直白地向他展示“正確答案”。
“這句話的意思是,月亮本來是沒有光,是借助太陽光才得明亮!”
喜歡新書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新書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