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Man(吃豆人)最早的藝名叫Pakkuman,源于“パクパク食べる“的發音paku-pakutaberu。
paku-paku表示嘴巴一張一合的動作和聲音,形象描繪了“我吃,故我在”的生活態度。
吃豆人的造型就是從吃掉一角的披薩演化而來,可以說,這是一個屬于“吃貨”的偉大勝利!
它在未來取得的成就也令人嘆為觀止——
入選了《吉尼斯世界記錄玩家版2010》“最著名的游戲角色”;
2005年被吉尼斯評為“最成功的街機游戲”;
僅有的三個收藏在HSD國家檔案館的游戲之一;
在米國玩家中的認知度為94%,名列冠軍;
根據不完全統計,20世紀足足有超過10億人玩過《吃豆人》!
如此成就在世界游戲史上堪稱絕無僅有!
也是因此,這個黃色的吃豆小精靈后世一直被南夢宮作為公司的吉祥物和標幟,一直沿用至今。
而在2010年5月22日,《吃豆人》30歲生日之際,谷歌公司特地把首頁上“Google”的Logo字樣,設計成吃豆人的游戲畫面以示紀念。
結果這場盛大的慶祝會最終導致全球企業因為員工玩這個游戲,遭受了總計約500萬小時的工時損失和總值約1.2億美元的生產效率損失。
由此可見,這款游戲在全世界有多大的影響力。
其實最初這只是一款女性向的游戲,為了讓女孩們能夠前往80年代那些又臟亂又難聞的街機游戲廳,《吃豆人》有個可以讓女孩們很萌很心動的主題:吃糖果。
“女孩們都喜歡吃甜點!”游戲設計師巖谷徹如是想,結果卻發現,吃豆的都是胖子,還特么都是男的。
不過無可否認的,這是一款老少咸宜、男女通吃的游戲。
這款大小只有24K的游戲,卻包容下了迄今為止超過10億人的青春。
甚至于之所以《吃豆人》中的反派幽靈能夠五顏六色,也是因為南夢宮的老板吃不準哪個顏色更討好玩家,就在員工里搞了場民主表決,表決結果就這樣公布在了游戲里,以至于聽到這個故事的玩家一致認定南夢宮當時是色盲團隊……
更重要的是,這款發售初期其實成績并不好的小游戲,不但最終出乎所有人預料地橫掃全球,直接終結了《太空侵略者》引發的射擊游戲熱潮,還令人難以置信地“吃”垮了一個龐大的游戲帝國。
當《吃豆人》在街機上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后,南夢宮當即決定和當時世界上最知名的家用游戲機廠商雅達利合作,將《吃豆人》移植到當時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家用游戲機Atari2600之上,想要徹底征服全體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