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沒有人想到,《吃豆人》竟然將當時的家用游戲機市場給直接吃垮了。
原因很簡單,雅達利公司市場部門因過于急切地試圖提早發售游戲,就要求公司主要程序員托德·福萊耶負責移植游戲,誰曾想,福萊耶就和諸葛亮一樣能掐會算,早在任務下達前就做好了一個移植測試版,當然這只是程序員閑的沒事做隨意改著玩的。
而移植游戲時也沒有考慮到豎屏街機和橫屏電視機在顯像上的差異,直接簡單的來了個乾坤大挪移,結果同一個游戲這么90°翻轉了一下,就變得完全不是一個味了。
然而更作死的是,雅達利在試圖趕在1981年圣誕節檔期讓游戲上市未果后,又在這個不完全版本上開發了正式作,竟然也沒有對原先存在的問題進行修改!
加上家用游戲機性能還達不到原版街機的音效與顯示效果,于是一個怪誕的總是在屏幕上一閃一閃亮晶晶的《吃豆人》誕生了。
玩家因為心愛的《吃豆人》被惡搞,視覺忍受能力被挑戰,加上之前對雅達利積累下的舊怨,忍無可忍之下也開始選擇間接惡搞雅達利。
而雅達利為了迎接銷售熱潮一口氣生產了1200萬張《吃豆人》的卡帶,結果500萬變成了庫存,造成了巨額的虧損。
原本雅達利打算用經典游戲帶動游戲機銷售,結果游戲機沒銷出去幾臺,自己倒被龐大的積壓給打翻在地。
這款奇葩版的《吃豆人》與《E.T.外星人》以及其他一些來自第三方制作人的劣質游戲一道,成為了導致1983年北美家用機市場崩潰的誘因之一。
因為這些游戲摧毀了普通用戶對雅達利、甚至是對整個家用機游戲產業的忠誠度。
就這樣,玩家的報復,硬生生的讓雅達利這個全球游戲機霸主在最輝煌的時候落下了帷幕,從而給了后起之秀任天堂的FC一個絕佳的崛起機會。
當然,雅達利的折戟沉沙并不代表《吃豆人》就失敗了,相反的,這恰恰體現了玩家的熱愛,以至于有人說,任天堂FC的成功,就在于《吃豆人》移植上去后又好吃又好玩。
從此以后,各種《吃豆人》一直都是游戲設備的標配,也讓這種熱愛延續了30年。
可以說,這是一款并不遜色于《俄羅斯方塊》,同樣堪稱偉大的游戲作品!
也是霍文峻拿出來準備炸翻整個世界的王牌!
當然,《吃豆人》早在79年南夢宮就已經開始了研發,80年正式推出,雖然一開始成績并不好,但金子永遠不會被埋沒,很快就展現出了王者之姿,橫掃全球,就此一發而不可收拾。
不過這都是原本的歷史,在這個平行位面中,這款經典游戲如同原本應該已經崩塌、消失于歷史的雅達利一樣,受到了蝴蝶效應的影響,被南美的蝴蝶一翅膀給拍沒了。
霍文峻仔細調查了一番,最終確認《吃豆人》在這個世界并不存在。
或許也正是因為在原本歷史軌跡上狠狠推了一把雅達利的《吃豆人》沒有出現,這個自己把自己玩死的游戲帝國才最終幸運的逃過了一劫。
當然,事實是否如此沒有人知道,霍文峻對此也并不關心,他只要知道這個世界沒有《吃豆人》,他可以直接拿來用就OK了。
從今往后,《吃豆人》也將屬于傳奇科技,與《傳奇方塊》一起,打造屬于傳奇科技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