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懋笑道:“如果官家覺得十年太長,還可以縮短幾年......等布票有了信譽之后,咱們就可以發行兩期、三年期的布票,甚至還可以超發一些。咱們頭幾年少還一點,后幾年多還一點,這樣有個五六年,大概就能把六千萬買田之資還完了。”
岳飛這個時候插話問:“超發了布票,到時候又如何兌絹?若無絹,朝廷的信用不是又毀了嗎?”
蔡懋聽岳飛這么問,心里暗自嘆息——岳飛一個武夫,現在不僅可以堂而皇之的參加朝議,而且還能當堂向相公發問......若是原來那個大宋,一個跋扈的罪名怎么都少不了!
可是現在......人家是官家的結拜小弟,官家是他的結拜大哥!
而且如今的大宋行得是“十二勛位制”,軍功最大啊!岳飛功大,現在已經升到了上卿,勛位還高于呂頤浩、蔡懋的中卿,就是拜相也夠資格了。
另外,趙楷還準備設立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用來封給勛位已經升到上卿的功臣。而韓世忠、岳飛、黃無忌、向克、何灌、王淵、李孝忠、曲端、李永奇等九個上卿肯定是第一批封爵的!
到了那個時候,岳飛可就比蔡懋大兩級了!
想到這里,蔡懋也只好收起對武人的輕視,笑著解釋道:“只要允許以布票抵商稅,允許以布票換取鹽引、茶引,民間的商人自然會收藏布票,多發一些就沒什么了。”
“那錢引還發不發?”剛剛從長安入朝,準備就任樞密使(陳記將會外放四川)的老將何灌也問了一句。他雖是武夫,但卻是老汴梁,還是武進士出身,實際上也是個文士。而且他還擔任過地方州郡的長官,對于經濟民生并不是外行。
“發。”
“不發!”
何灌的問題,引出了兩個截然相反的答案。
說“發”的是蔡懋。
說“不發”的,卻是官家趙楷。
蔡懋頓時有點尷尬,他可是趙楷陣營中的理財專家。他和蔡京是親戚,也是蔡京新政團隊中的骨干。蔡京雖然名列六賊,但是他的理財本領可不弱,甚至還超過了當年的新政領袖王安石,在并沒有太傷筋動骨的情況下,支撐起了趙佶的豐亨豫大。能成為蔡京一黨骨干,而且還多次擔任大漕的蔡懋,在理財一行上的能力想來是不弱的。在重武輕文的趙楷陣營中,說是理財權威也不為過......可是現在和他意見向左的人卻是趙楷!
趙楷看了蔡大權威一眼,笑道:“既然要把布票和錢引既然都能當成紙錢,就不必共存了,把布票發好了就行。民間用著方便,咱們管起來也容易......而且錢引無本,布票有本,想來民間還是會認布票而不是錢引。所以朕覺得,以后不必再發什么錢引、官交子,有個布票便足用了。”
他想了想,又道:“只是這布票該有哪個衙門來發行?是不是要設立一個專管紙幣、銅錢、鐵錢、金銀的衙門?”
蔡懋和呂頤浩對視了一眼,都看見對方輕輕點頭。這個官家說得對啊!是得有一個專門的衙門管錢幣的事兒......而且這個衙門必須得掌握在手里!
“官家,”呂頤浩上奏道,“臣建議設立一個歸屬戶部管轄的錢票司,可以由一個侍郎專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