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第一次儒門大會的會址,則選在衍圣公府西面的孔廟之中。
洪武九年四月初四一天色未明的時候,二百一十八名來自大宋各地的儒門精英,以及他們的二三百名弟子,就沐浴更衣完畢,在數百名提著燈籠的孔、顏、孟、曾四姓族人引領下,步行離開了曲阜縣城,往孔氏闕里堡塢內的孔廟而來了。
當他們進入孔廟的時候,天色已經放亮。
在孔廟大成殿外的廣場上,這個時候已經擺出了二百多張矮腳案幾和數百個蒲團。每張案幾上都有名牌。負責引路的孔、顏、孟、曾四姓族人,將每個前來參加大會的儒者和他們的弟子引領到相應的位次之后,就轉身離去,退出了大成殿廣場。
廣場當中,就只剩下四五百名心思沉沉的儒者(218個儒門精英以及他們的弟子),這些人就算反應再遲鈍,也已經隱約感覺到一個全新的時代已經來臨。
而這個時代對于他們這些被圈養的“圈中犬儒”來說,那真是既陌生,又危險,簡直讓人不知所措啊!
“官家駕到!”隨著宣詔官的大嗓門兒響起,這群心思沉沉的儒者都在各自的座次上站好,恭敬的山呼萬歲而拜。接著就聽見一陣腳步聲響和一個頗為洪亮的聲音:“平身,平身!”
大家都直起身子,偷眼朝上瞧。就看見一個身材魁梧的虬髯壯漢,布衣角巾,足登方履,腰懸長劍,快步從大成殿而出——這打扮就和大成殿里面供著的吳道子所畫孔子像上的孔夫子差不多!
而和這虬髯壯漢一塊兒從大成殿中出來的,還有另外八個一樣打扮的中年儒者。其中就是南下迎接東南七路儒者的胡寅胡翰林......
很顯然,這位虬髯壯漢就是當今大宋官家,提出“三問”并發起這次儒門大會的趙楷了。
趙楷在一張擺在大成殿屋檐下的矮腳案幾前站好,另外八個中年儒者則在他的左右站立,每人跟前也是一張矮腳案幾。
趙楷正色道:“今日,吾與諸君會于孔林之前,共商儒門大事,只有儒者,而無君臣。因此諸君與吾,都可以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現在,吾等就先拜至圣文宣王牌位,再開儒門大會吧!”
說完,趙楷就轉身面向大成殿。
跟著趙楷一起出來的八個儒者之中就有衍圣公孔玠,只聽他張開喉嚨大呼:“拜至圣文宣王!一拜......二拜......三拜!禮畢!”
三拜完畢,趙楷就轉過身,看著底下一群寬衣高帽,手無寸鐵的儒生,頓了頓道:“都座吧!”
說完他就第一個大模大樣的跪坐在了案幾后面的一張蒲團之上。
底下的儒者們也不客氣,都跟著落座,除了衍圣公孔玠。
趙楷對孔玠點了下頭,孔玠再次大聲道:“今日之會,只有正式與會之儒者可以言事,除官家之外的儒者發言之前必須舉手,由本爵點名后才可發言......而今日之會所議之事,已經寫在諸位面前的卷軸之上。”
大會得有大會的規矩,不能七嘴八舌吵成一團啊!
宣布完了議事規則之后,孔玠又向趙楷行了一禮,才在跪坐在了自己的蒲團上。
第一屆儒門大會,這就算正式開始了。
包括趙楷在內,每個儒者的案幾上,除了名牌之外,都已經擺好了文房四寶,還有一個展開的卷軸,上面寫著今天要討論的內容。
今天不討論“趙楷三問”,而是由趙楷回答耿南仲、呂本中提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