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大發運使司駐秀州,負責將東南財貨海運天津......秀州就是魔都上海的那一塊,正好處于東南北三洋和長江的交匯處,另外吳淞江還連著南運河,是最佳的運輸樞紐。
而第一任的大發運使,趙楷想交給自己的五弟趙樞。他在南宋海軍和海商界的影響力極大,和趙楷的關系也很好,的確是最佳人選。
東南大鹽運使司駐揚州,而揚州、通州、泰州、楚州都是鹽業重鎮!
鹽稅可得好好去收啊!
而且宋朝的鹽業還有很強的金融功能——宋朝的鹽引是可以當錢用的,等于一種和食鹽掛鉤的紙幣。
所以得牢牢的抓在手里!
而第一任大鹽運使則是趙楷的同母弟趙植,另外趙植還會兼任淮東路轉運使。
而南京留守司,則是一個控制東南金融和安撫東南文臣的機構,暫時由靖康皇后朱璉掌控。
第三個控制東南財政的措施,就是用皇族和文官共管東南財賦之地......這事兒也是無奈之選,因為讓文臣完全控制財政的后果,必然是文臣的全面做大。而讓北方府兵集團全面接管南方的轉運使路也不行,既有兵又有錢那還了得?
所以啟用皇族,讓他們和文臣搭班去搞錢,也就是最可行的辦法了。
在這個思路之下,除了淮東路和東南鹽業交給趙植主管外,兩浙、兩江、淮西、福建、荊南等七路漕臣都會由宗室擔任。
而荊北、山東、四川等三路漕臣則會繼續由文臣擔任。
而第四個措施,則是分封南越王國......讓跑路的趙桓、趙諶父子能有個安身立命的地盤和名分,同時還能驅使他們向南擴張。
這就是趙楷的驅虎吞狼之計!
不過趙杞和張邦昌他們倆卻不覺得趙桓是只老虎......
在表完了忠心和決心之后,趙杞就拐彎抹角的摸起了趙楷的底。
“三哥兒,這個南越王國的疆域是不是和趙佗所創立的南越國一樣?”
張邦昌眉頭皺了下,提醒道:“官家,南越國的交趾、九真二郡就是現在的越南國......”
“什么越南國?是安南都護!”趙楷道,“安南之主乃是大宋的安南都護、靜海軍節度觀察處置等使、交趾郡王!”
越南的名號來自丁朝,丁朝的開國君主丁部領向趙匡胤稱臣,被封為檢校太尉、越南郡王。而后來李朝上臺,又變成了安南都護、靜海軍節度使、交趾郡王。
趙楷對張邦昌道:“張卿,你封完南越國王之后,再去一趟安南都護府,去和安南都護說,他們安南都護所領現在歸南越國王節制了!”
趙杞、張邦昌這下終于明白了,趙楷這是要借刀殺兄啊!
要借安南人的刀對付趙桓、趙諶兩父子......就算殺不了他們,也能折騰得趙桓、趙諶元氣大傷,再收拾就不難了!
實在是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