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之后,林樓就耐心地等候著建筑科學研究院的邀請,結果幾天之后,那邊倒是沒讓他過去,《工業與民用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編訂組的幾位專家就親自登門拜訪來了。
“小樓,給你介紹下,這位是建筑科學院《工業與民用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編訂組的劉玉生副組長,這兩位是高德功研究員和宋康昊研究員,他們看了你的論文,有好多問題想問你。”吳委員帶著三名頭發花白的老者進入四合院。
“劉老師、高老師、宋老師,快里面請!”林樓將他們迎進會客廳,那邊馬上有人送來茶水點心待客。
“林樓同學,先前吳委員已經說過你很年輕了,不過見了面才知道,你比我們想象的更加年輕啊!”劉玉生有些遲疑,這么年輕的學生,這篇論文真是他寫的?他有這個能力和積累么?
“小林,你這個扭轉和豎向地震效應的公式是從哪里來的?我翻了好多論文都沒找到!”這些專家常年待在研究機構里,對人情世故基本沒啥概念,高德功顧不得寒暄,就直接提出了自己最關心的問題。
“哦,這個公式不是國內的研究成果,也沒有刊登在那幾本主要國際期刊上,而是發表在日本國內的一本小期刊上,我上次去日本和黑川紀章先生討論項目的時候,想到日本在建筑抗震領域研究比較深入,就訂購了幾套這方面的期刊雜志。”
林樓也不以為意,當即起身到事務所的資料室里,抱出一大摞期刊雜志來,翻了翻找出一本日文雜志,從里面找到了這篇文章。
“哦,這本雜志啊,我倒是也聽說過,不過咱們研究院的經費,光是訂閱那幾本主要國際期刊已經很吃力,所以一直沒有訂閱。”高德功研究員接過論文認真翻閱起來。
劉玉生副組長在旁邊做著介紹,“高研究員對日本的抗震研究一直很有興趣,為此自學了日語,小林你也懂日語?”
“我只會英語和法語,日語沒學過,不過我們這有懂日語的老師,這些期刊雜志回來之后,先請老師翻譯了下目錄和摘要,然后從中選擇重要的文章翻譯全文…….”林樓說話的時候,劉玉生和宋康昊眼巴巴地看著這些雜志,顯然已經饞的不行了。
“回頭我整理整理,把和建筑抗震有關的文章都復印一份,送到您那邊去吧。”這些文章在他們那兒可是能派上大用場的。
核實完公式,確認無誤后,這幾位專家又針對林樓的論文提出了一大堆問題,林樓都對答如流,很好地解除了他們的疑惑。
問道最后,三位專家都不得不承認,人家在這一領域確實是有研究的,于是劉玉生心念一動,“小林同學,你馬上就要畢業了吧,有沒有想過……”
“老劉,你這就不厚道了啊,小樓已經答應留校了,你可別跟我搶人!”不等他說完,吳委員就趕緊攔住,這可是我們學校的寶貝!
劉玉生見此也只能收回自己的想法,但他依舊不甘心,“不能來全職上班,當個顧問總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