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繼續這么發展下去,不糾正這些錯誤的話,我想就算到時候咱們國家有錢了,還是會出現大量造價高昂,但無法滿足基本需求的建筑來!”
這一點,林樓可是親身經歷過的,每次看到網友們評選十大最丑建筑的時候,他都無言以對;每次看到那些地方政府為了政績搗鼓出來的四不像,他也唯有嘆息;在看到開發商為了利益,搗鼓出來一堆住著憋屈無比的房子,他只想罵娘。
“中國文化講究返璞歸真,我覺得在建筑學領域也該如此;當然,我說得并不是技術層面上,既然已經有了鋼筋、水泥、玻璃等各種性能更好的新材料,我們肯定不會返回到泥土、石材和木材的時代去,鋼筋混凝土的房子不管是牢固程度還是居住的舒適性都比土房子好多了。”林樓順著吳委員的話題說下去。
“我所說的是建筑設計的核心要點上,古羅馬建筑師維特魯威在兩千年前提出的‘’堅固、實用、美觀’的基本法則到今天依舊適用。”
“從某種程度上講,在進行建筑創作中追求藝術上的完美、設計中保持個性,同時增加一些政治寓意、文化含義也無可厚非,但絕不應該舍本逐末,只為了追求這些而忘了建筑的經濟性、安全等因素的觀念與建筑的本質相背離,是不可取的。”
“對,就是這個道理!從微觀上來說,建筑師在設計項目的時候,一定要秉承這樣的原則;而從宏觀上來講,建筑也不只是建筑本身。”和林樓聊天讓吳委員覺得很愉快,因為林樓說道他心坎上了。
只是他并不知道,林樓所說的這些東西,其實大多就是從吳委員日后的著作中得來的,用吳委員的論述來回答他的問題,那能不喜歡么?
“現如今的建筑師在做項目的時候,視野有些太狹窄了,往往只關注建筑本身,而忽視了周圍的環境、城市的未來發展;一名優秀的建筑師,應該涉足更多學科,把城市規劃學、風景園林學等因素也融入其中。”
“在我看來,未來建筑學的發展方向應該是,通過城市設計的核心作用,把城市與建筑、建筑與地景、建筑與生態融為一體。”
“建筑涉及的領域很多,例如聚居、地區、文化、科技、經濟、藝術、政策法規、業務、教育、方法論等,以此為出發點,著眼于‘時間-空間-人間’為一體,探討建筑若干方面的科學時空觀;例如,建筑的人文時空觀、建筑的地理時空觀、建筑的技術經濟時空觀、建筑的文化時空觀、建筑的藝術時空觀等。”
“你之前的觀點就很有道理,建筑應根植于本國、本區域土壤,在此基礎上吸取外來文化精華并加以整合,最終建立一個’和而不同’的人類社會……”說著說著,吳委員便興奮起來。
待他稍微冷靜下來之后,林樓趁機提出,“吳委員,您的這些論述對中國建筑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我覺得您應該抽出時間來,把這些理論好好整理一番,最終寫一本書出來,用于指導中國建筑未來發展的方向。”
“我其實早就這么想了,指導發展方向不敢當,供大家進行探討還是可以的!”吳委員謙虛地說道,“這本書的名字我已經想好了,就叫《廣義建筑學》,小樓,你愿不愿意來幫我編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