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你一直倡導的本土主義理論,以及在給學生們上課時候采用的教學方法,都和我的觀點比較接近,所以我覺得讓你過來,和我合寫這本書,既能保證質量,也能讓這本書早點完成。”吳委員的意思并不是讓林樓幫他打下手,而是合寫。
打下手只是出苦力,沒有署名權,或許能在過程中得到鍛煉,但這部書所獲得的聲望就和他無關了;而合寫的話,吳委員是要把林樓的名字加在作者欄里面的。
“合寫?”這可出乎了林樓的預料,他連忙說道,“我那有資格和您合寫啊?”吳委員的資歷可是比他高太多了。
自從梁思成、楊廷寶等建國前成名的建筑師去世之后,吳委員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國內建筑界第一人!而林樓雖然名聲起得很快,但和吳委員相比,還差了幾十年的積累,這就好比初出江湖的少俠,遇到武林盟主要和他合寫武林秘籍,確實有點慌。
別的不說,光從輩分上來講,林樓就和吳委員差了一大截呢,吳委員四十年代就協助梁思成創建清華大學建筑系,要是按照十年一輩人計算,吳委員可是比林樓高了四輩還有余。
就算是從關院士這邊算,林樓現在跟著關院士讀研究生,而關院士當年進入清華求學的時候,吳委員就是老師了,那也是他師爺一輩的人,資歷如此懸殊的兩個人,出現在同一本著作的作者欄里,林樓確實有點不適應。
“論資排輩這種事,就不要在我面前講了!我找你是因為你有能力幫我把這本書寫好!”吳委員資歷無人能敵,他卻不喜歡講究這些,“你之前寫的文章,編的著作,設計的作品,我都看過,對于你的能力,我再清楚不過了!”
“現在讓你寫這本書,你或許在全面性以及經驗上稍微有所欠缺,但是配合我完成幾個章節的寫作,還是絕對沒問題的!甚至有些地方,你的想法已經走到了我的前面,我看過后也覺得頗有啟發!所以才動了心思找你幫忙!”
“我最早想要寫這本書的原因是,在我回顧建筑史的時候發現,20世紀以其獨特的方式豐富了建筑史,但許多建筑環境卻難盡如人意,始料未及的建設性破壞延也屢見不鮮,建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趨同現象和特色危機更是日趨嚴重。”
“而建筑形式的精神意義在于根植文化傳統的內在理路,建筑學的發展作為綜合利用多種要素以滿足人類住區需要的完整現象,需要對未來的建筑學體系重新加以系統地整合,《馬丘比丘憲章》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雅典憲章》留下的問題,但也帶來了新的問題。”
“所以我想對建筑學進行一個廣義的、整合的定義,來對新世紀建筑學的發展提供一些幫助!”這話要是別人說出來,恐怕會引起一陣兒譏笑,你這不是癩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氣么?你算老幾啊?有資格寫這個么?
然而吳委員說這樣的話,大家就只有乖乖聽這個的份兒了,他要是再不夠格,那全國上下就沒一個有資格這么做的了。
“但是我從美國回來已經三十多年了,雖然一直關注著國外建筑界的變化,但是畢竟只是紙面上的東西,而且還不全面;反倒是你,這些年不停地在境外參加項目競標、和國外的建筑師交流、實地考察那些經典建筑,起碼在這方面,你要比我強得多。”
“按照我的初步計劃,這本書計劃分為這么幾個部分,首先回顧人類從聚居到城市,再到城市化的過程,居住與環境建設;然后是建筑與地區、城市與地區的關系,建筑文化論、科技論、法規論、藝術論等等。”
“這里面有好幾個部分,你都比我要熟悉一些,也比國內其他建筑師都要熟悉,所以讓你來寫這些,這部書最終的質量肯定比我單獨寫要好得多。”
吳委員都這么說了,林樓再拒絕就顯得有些矯情了,所以他想想答應了下來,“承蒙您看重,那我就竭盡所能,幫您早點完成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