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之后,安藤忠雄等新一代的建筑師也開始將這種理論發揚光大,設計了許多經典作品出來;這就是一次讓古老理念重新煥發出新生機的成功嘗試,還是剛才那句話,不管是原封不用的照搬傳統建筑的形還是理論,都不符合現在的發展需求,但是我們可以提煉出傳統文化的精髓,并賦予其新的變化。”
“就像黑川紀章先生這樣,把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相結合,在此基礎上取得突破!這才是真正應該做的。”
就像日后的王澍,他的作品靈感就來源于傳統的瓦片,卻沒有完全照搬傳統建筑中對瓦片的應用方法,而是在此基礎上加入了自己的東西,這才成就了中國第一座普利茲克獎。
要不然中國做仿古建筑,或者新中式建筑的建筑師那么多,為什么就只有王澍得獎,若不是其它人呢?那是因為王澍比他們走的更遠,在前人的基礎上取得了突破,為國際建筑界開創了一種全新的流派。
“想要做到這一點可不容易啊!”眾人盡皆無語,一種全新的理念流派,那可不是輕易就能開創出來的,不僅需要深厚的積累,還要有卓越的天賦。
“但總歸是一個方向,總比依舊默守陳規的要好吧?”林樓笑笑不說話了,這個話題有點大,可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聊出結果的,甚至一篇兩篇重量級論文也不夠,必須要有深入的理論文章,以及讓人驚嘆的建筑作品才能讓人信服。
“好了,這些話題咱們下來再聊,現在還有活兒干呢!”金老師拍拍手,招呼著大伙兒進到里面,開始對送上來的作品進行初步的篩選。
由于眼下適合國內建筑系學生參加的比賽并不多,而且大學生建筑設計競賽的影響越來越大,所以雖然現在還沒到截止時間,收到的稿件已經不少了。
再加上林樓成為本屆比賽的評委在全國建筑系學生中間引發了不小的轟動,距離截稿時間還有一個月,他們收到的稿件已經超過了上一屆。
“嚯,這回可是有的忙了,比去年的工作量大多了,你們的比賽可是越辦越好了啊!”參加了上一屆評審的祁老師進去之后,看到滿屋子的稿件,可是高興壞了,他也希望國內涌現出來更多優秀的年輕建筑師。
“上一屆初審進復賽的比例是三比一,這回我估計啊,最少也得是五比一嘍,今年想要拿獎可比去年難多了!”金老師笑道,他和祁老師一樣,都在為這項比賽越辦越好而感到高興,參賽的人多了,就說明比賽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光數量提升還不行,質量也得上來!辦了這么多屆比賽,還沒有能超過第一屆小樓的作品出現呢!”宋老師要更謹慎一些。
“老宋,你這可就有些太貪心了!小樓當年雖然才大一,但那時候人家已經已經能清清楚楚地指出貝先生的錯誤,并且進行修改了!這樣的水平別說普通學生了,你就是擱到全國上下所有建筑院系的教授里面找,估計也不多見吧?”
“哈哈,這也是,別的學生能拿到全國大學生競賽的一等獎,那是他的榮譽!而小樓拿到這個獎項,可是全國大學生競賽的榮譽!我估計啊,到時候有人在說起咱們這個獎項,應該就會說是林樓林工當年剛出道時候拿到過的獎項!”
“這事兒我到現在還記得呢!當時獎項剛評選出來的時候,就有人抗議了,說完成度這么高的作品,肯定不是本科學生能做出來的,甚至有人懷疑是那個學校的老師,為了幫學生一把,自己做了方案,然后署上學生的名字。”祁老師說起了當日的往事。
“我當時看了也有點懷疑,在保留北京老四合院風貌的基礎上,添加了一些現代建筑的元素,這種理念不說學生,就連在北京干了多年的資深設計師都不一定有啊?”
“最后所有作品都打過分之后,大家揭開小樓那件作品的參賽選手信息欄,才算是揭曉了真相!這件作品當時已經建成了,確實是小樓的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