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學術會議,林樓也參加了不少,不管是在香山飯店、林州大學圖書館、后庫中學教學樓、上海團委新辦公樓等項目中使用的設計手法,還是他編纂的《外國近現代建筑史》以及其他著作中對國外建筑理論的介紹,亦或是在各種期刊雜志上發表的文章,都引發了建筑界的極大關注,收到了不少邀請函。
在這些學術會議上,林樓大多都做了專題演講,并取得了不錯的反饋效果,但是以前吳老師可沒有這么鄭重地提醒過。
于是林樓好奇地問道,“是什么會議?那個單位主辦的?主題是什么?”這肯定不是一般的學術會議吧?要不然他也不會如此重視。
“建設部發起的,核心議題有這么幾項,首先是總結改革開放以來國內建筑界的變化,探討今后的建筑設計工作的發展方向;其次是就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進行討論,或許會新增一些試點,來進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吳老師介紹道。
“這次咱們清華要去不少人,除了你之外,吳委員、關老師等都要去,哦,對了,李老師也受到了邀請,主辦方請他就新時期的園林設計做一次演講,至于你的話,演講的時長倒是確定了,但是主題還沒有定!”說著他又拿出一份邀請函來遞給林樓。
林樓接過來一看,是給李慶熙的,他收好準備一會兒回去的時候順便就交給李慶熙好了,他在園林設計方面確實做出了一些新東西,雖然資歷尚淺,但也有資格出席這樣的會議了。
“至于原因么,主辦方也給我說了,主要是因為你涉及的領域實在是有點廣,不管是建筑設計還是建筑理論,你都有資格在此次會議上發言,所以他們也不好給你定,最后還是要看你的想法,下去后你先琢磨琢磨,然后趕在邀請函上注明的時間之前把演講稿寫好,給那邊發過去,然后他們再根據你的稿子安排。”
“好的,謝謝吳老師,我回去琢磨下吧!”林樓出了辦公室之后,先去了吳委員和關院士那邊,詢問了相關情況。
這兩位已經安排好了,吳委員講城市規劃,關院士講建筑設計,倆人的時間都比林樓的長,畢竟他們的資歷要比林樓深多了。
不過林樓的時間也不算短了,比李慶熙的長一倍都不止,而且還可以自由選擇主題,這比絕大多數上一輩建筑師代表的演講時間都要長,至于林樓的同齡人,他們現在能被老師帶去聽演講就不錯了,壓根就沒機會上臺。
回去后,大家看著邀請函都羨慕不已,能被邀請參加這種級別的學術會議,并且發表演講,這說明林樓和李慶熙在業內的地位已經到了,讓他們還得奮斗呢。
“僥幸,僥幸啊,碰巧近幾年園林這邊容易出成績,我又沾了小樓的光,能看到這么多外國大師的資料,能去現場參觀學習,才有這樣的機會,相較而言,建筑、水電、暖通方面要慢一點,不過估計等下次開會的時候,各位也該收到邀請了!”李慶熙笑得嘴都合不攏了。
李慶熙所說的倒也是實情,園林建筑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是動亂后行動最快的建筑類型之一,當國外景園建筑學的概念傳播到國內之后,中國建筑師訊速地將園林建筑加以拓展,而有所發揮。
發展著的園林景觀建筑,都是從傳統園林出發,有的繼承中國古典園林精髓,在傳統的格調內,營建景園或者建筑群;有的銳意創造新園林;有的結合城市景園體系改善城市的大環境;還有的主導對古代名園、名樓的復原。
許多園林建筑師都以不同的方式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比較有名的有同濟大學馮紀忠設計的方塔園,其中的何陋軒茶廳使用了草頂竹構設計,延續了當地農舍文脈,同時利用了精巧的鋼結構設計,讓建筑更通透、輕巧,并于竹子裝飾有所交接,透出一股現代氣息,堪稱杰作,就算是日后也是諸多建筑師學習的榜樣。
另外還有江蘇建筑設計院設計的江蘇省畫院四明山莊,這是一組江南古典建筑群,建筑師姚宇澄利用地塊丘壑起伏的特征,結合地形將建筑群設計成高低不同的三個院落,正合古典園林建筑古樸典雅、圖佳景妙的意境,理水、植樹、堆山極為考究,細部耐人尋味。
至于李慶熙,則是在古典園林的基礎上,結合了巴拉甘等西方大師的精華,走出了一條新路,在林州大學圖書館、香江山頂俱樂部、北京亞運會主體育館等項目的園林景觀設計中,拿出了讓業內眼前為之一亮的改變,贏得了業界的贊賞,所以才有機會在會議上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