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本土設計,而不是本土建筑,這個理念強調的是設計的立場,而不是特指某類建筑是屬于本土的!實際上從本土的立場出發,可以設計出多元化的、豐富多彩的建筑!比如強調建筑與城市歷史的關系,可以設計出文脈建筑;希望建筑融入自然風景之中,可以設計地景建筑…..本土設計應該是一種開放的體系,并不強調某種風格!”
然后林樓用自己的作品舉例子,向千原凜人闡述自己設計這些建筑時候的想法,如何將這件作品同本地的文化相結合。
其中著重介紹了海東省博物館的設計,因為這座建筑的成熟度更高,比其它作品更能體現自己的建筑設計理念,“.…..土樓是海東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用這樣的造型來做海東省博物館非常合適,但是完全使用古老的方法,卻不滿足使用功能的需求。”
“畢竟土木的性能和鋼筋水泥完全不同,所以在經過詳細的分析和驗證之后,我選擇了更現代的建筑材料,來實現這個造型,同時添加了許多新東西,讓這座建筑既可以滿足使用功能,又能展現出海東建筑的特色來,同時和周圍的環境搭配也比較融洽!”
千原凜人能成為《建筑與都市》的記者,對建筑的理解自然不用說,所以他看到這件作品的時候就更為驚訝了。
一般來說,一位建筑師的設計風格要經過漫長的積累才會成熟,沒想到林樓還不到三十歲,就能設計出如此成熟、如此能體現個人風格的作品來。
“林先生,雖然現在只是圖紙,但是我明顯能感覺到,這件作品比香山飯店、烏魯迪圣鼓體育場、拉脫維尼亞首都國際機場更加成熟。”原本他以為香山飯店等項目給他帶來的沖擊已經夠大了,誰知道還能看到剛讓他驚訝的作品。
“請問,能拍照嗎?”千原凜人連忙問道,這些圖紙要是不帶回去,肯定會被總編給罵死的吧?
“沒有問題,直接復制一份給你們都可以!”林樓大方地讓人把效果圖復制了一份送給千原凜人,他也希望這件作品能給全世界的建筑師帶來震撼。
“實在是太謝謝您了!”千原凜人和攝影師馬上起身,畢恭畢敬地給林樓來了個九十度鞠躬,等坐下之后,他又開始糾結。
原本這次采訪的重點是林樓的建筑設計理念,以及對香山飯店、拉脫維尼亞首都國際機場等已經建成的著名項目的評價,但現在他又拿出了一件更有價值的作品,這篇文章到底該怎么寫啊?
重點寫海東省博物館的話,固然會帶來更多震撼,但現在輿論關注的焦點卻是拉脫維尼亞首都國際機場啊!
可要是忽略這部分,那又太遺憾了,這么精彩的作品,絕對應該早點傳播出去才好!而且《建筑與都市》影響力雖然大,卻也不是全球唯一的!如果其他期刊雜志找到林樓,率先把文章刊登出來,將海東省博物館介紹給大家,那不是吃大虧了么?
明明是他趕在其他期刊雜志前面,找到林樓來做采訪的,素材也都收集好了,最后卻被別人搶先,這絕對會郁悶到死啊。
或許可以把一篇文章拆成兩篇,第一篇還是按照最初的想法來寫,然后下一期再用一整篇文章來介紹海東省圖書館項目。
只是《建筑與都市》的版面非常珍貴,每個月都有許多新建筑師、新作品要介紹給大家,接連兩期都用大篇幅來介紹同一位建筑師,總編那里能通過么?
哎,這些頭疼的事情還是讓總編去糾結吧!我先做好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