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軍屯非彼軍屯,孤以為,軍屯敗壞,歸根結底,無非就是兩點,一是土地兼并導致軍戶失田,而淪為佃農。二是軍戶世代分家,導致屯田崩壞,田宅日少,役者為役所累。所以,想要解決軍屯的問題,就要從這兩個方面著手。”
大王的話讓劉燦自然想到現在于江北推行“功田”,似有所悟他立即急聲說道。
“莫非大王是有意于東北推行功田制?”
功田制是江北最為特殊的則例,顧名思義,功田就是給因傷殘退役的士兵以及以及陣亡士兵家眷的土地,按則“功田則例”功田優免,對此雖說有阻力,但最終還是為人接受,因為受功田的要么是因傷殘廢的兵士,要么是陣亡士兵家眷,如此或殘或寡孤,自然不能服徭役。
劉燦自己都沒有注意到,他的語氣顯得有些驚訝,顯然,在他看來,他壓根就沒有想到,大王居然打算在東北推行“功田制”,功田制可不僅僅只是免服徭役那么簡單,除免徭役之外同樣還免除田賦。雖說不過只有區區百畝至多兩百畝,可是按《優名則例》來說,卻比秀才監生的80畝多出許多。
而現在,一聽說要把“功田制”推行到東北,甚至放大到六十萬兵士的身上,深知當初推行“功田制”曾經遭受阻力的劉燦,自然會如此的驚訝。
“沒錯,正是如此!”
面對劉燦的詢問,朱明忠完全不加絲毫掩飾,直截了當的道出了他的打算。
“非但要推行“功田制”,而且還會以軍功授田,嗯,基本就等于復秦漢時的“名田制”,有軍功者根據其軍功授田畝,房屋,當然,這田畝,房屋只在地廣人稀的地區授予,比如像東北、西北這樣的邊地,至于關內,非是傷殘兵士或者陣亡兵士,一率不授田于原籍!”
大王的話落入劉燦的耳中,讓他的驚愕之余,更是朝著周圍看去,直到看到那些護兵都站在數丈之外,他才放心的松下一口氣,唯恐這番話傳出去會惹出什么亂子來。
“大王,是想借推行“功田”穩定邊地,以“功田”為餌,使兵士心甘情愿的愿意留守于邊地?于邊地屯田?”
深知一口氣,深知大王性格劉燦繼續試探道。
“想來,這邊地的“功田制”必定不同于內地,若是如內地一般“功田不納”,如此,無賦無役,這邊地官廳、駐軍又如何維持?”
盡管之前大王已經提到“免其徭”、“免其賦”,但劉燦還是想要弄清楚大王的做法。
“既是功田,自然是如內地一般,免其徭、免其賦!”
笑看著劉燦,朱明忠反問道。
“怎么,難道功田還有兩種功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