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挺然沉聲道:“臣領旨!”
……
老虎溝處的匠作營,一半留在原地,擴大規模繼續生產火槍,而另一半卻是遷來了南陽。
拿下南陽以后,各地的鐵匠就被集中起來,此時,兩地匠作營里,有熟練匠人三千余人,學徒過萬。
這其中會制作火槍的只有六十二人,會做大炮的,卻是僅有三人。
……
南陽匠作坊,三名會制造大炮的老師傅,被帶到了朱慈炯面前。
“你們都制作過什么火炮?”
朱慈炯詢問道。
三個老匠人,都滿臉的褐色斑點,這是鐵匠的獨有特征……長期與炙熱的鐵塊為伍,掄起大錘火星亂舞。
哪天身上不留下一兩個燙傷的痕跡呢?
“大王,小的能獨立制作過弗朗機。
小的曾經給人打下手制造過紅衣大炮,若是讓我摸索一番,當能造出。”
左側一個絡腮胡子的男子開口道。
“哦?你叫什么名字?”朱慈炯當即來了興趣。
弗朗機是后裝炮,尾部開有洞口,發射時,先將火藥裝入子銃,然后只需要更換子銃就可以繼續發射了,是以射速很快。
“回大王,小的名喚吳鐵星,因為俺娘生我的時候,老爹剛好打鐵時被火星燙了臉,于是就給俺起了一個鐵星的名字。
俺以前在匠作坊的時候,是掄大錘的,是以,別人都喚俺吳大錘。”
朱慈炯點點頭,記下了這個很有特色的名字,又轉向了下一個:“你也做一個自我介紹吧。”
“大……大王,小的名叫丁偉,小的曾是讀書人,不是匠作坊出身的。小的之前曾給闖王打造過大炮,他們叫那攻戎炮。”
五十多歲,下巴上一道刀疤的丁偉開口道。
他本是讀書人,張獻忠占河西(谷城)的時候,逃過了河。
卻被左良玉擄走,充入后營制作兵器,漸漸地丁偉學會了手藝,后來又被李自成奪得。
他的這個經歷,倒也曲奇,朱慈炯暗自點頭,記下了這人,讀書識字人,做鐵匠的可很少啊!
最后一人,名叫范家柱。卻是本地一個鐵匠,明末大亂,各地大族無不武裝家丁,以求自保,于是他給人打造了很多土炮。
這三人,一眼就能分辨出優劣,雖然都不是什么大師傅,但是,南陽這里沒有匠作營,懂的鑄造火炮的實在是少之又少!
湊合湊合,這三人倒也能用!
朱慈炯詢問道:“你們都是以什么方法鑄造大炮的?”
后面兩人都說只會泥模法,只有吳大錘說自己會用鍛造法制造大炮。
自古鑄造有三法,“模范”、“熔鑄”、“泥范”。
泥模法華夏匠人已經使用了幾千年了,甚至就連鐵模法與失蠟法,也使用了很久了。
只不過華夏的匠人,歷來都推崇留一手,于是這先進的辦法,留著留著就絕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