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內政的事務,朱厚照基本上已經交給了內閣處理,只負責司法與軍隊,因而,他的許多精力便放在了科技革命上面。
朱厚照因此還特地增設了科技部,以王文素為科技部尚書,專門負責對大明的科學事業管理。
大明的工業化基本上已經開始步入了正軌,建立起了基本的工業體系。
從鋼鐵冶煉到化工原料兩酸兩堿的制備以及附屬機械化工產品都有對應的工廠。
而且基本上都是官營的大型工廠。
之所以主要是官營的工廠,主要是因為朱厚照是皇帝,他能直接發揮國家力量在這個時代的商人與發明家意識到新的事物之前,就直接先建立起了官營工廠。
然后,官營工廠又利用自己的政治優勢直接控制了整個的工業經濟。
當然,這也和大明本身是一個中央集權國家有關,在這個農耕文明還非常發達的時期,靠帝國的商人是建立不起這么龐大的工業體系的。
這也就決定了大明現在無意間就變成了一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帝國,無形之中,大明的主要財富與工業制造居然都已經控制在了國家手里!
這和歷史上后期西方崛起的資本主義帝國在經濟結構上有很大的不同,或許這也正是大明自己的特色。
當然。
這也就導致朱厚照依舊還是一名君權不受限制的皇帝,皇權依舊還能得到保障。
因為沒有任何一個明朝資本家敢在財力與制造力上與他這個皇帝對抗。
即便是軍隊,現在也得依靠他所控制的皇家工業公司提供最先進的線膛槍械和只有皇家工業公司能生產出來的圓柱形子彈。
任何藩王與軍閥想要造反,朱厚照只要斷了他們的槍械與子彈供應,就能讓他的軍隊癱瘓。
橡膠開始成為了大明工業上的重要原材料,在朱厚照的指導下,帝國的科學家們發現這種材料若制造成輪胎的確能減輕馬車行駛時帶來的震動,也能很好地作為工業上的傳送帶。
這也就使得大明對橡膠的需求越來越大,也就導致大明殖民的步伐更加加快。
現在大明的商人只能進行對外貿易。
因為他們所掌握的生產技術與政治優勢無法在國內與官營工廠競爭,而官營工廠對原材料的大量需求則為他們提供了很大的生存空間,大明國內的商人爭先恐后地加入到了對外貿易也可以稱為對外掠奪的活動中。
他們把國外的大量礦石與橡膠、煤炭、石油(歷史上正德年間的確已經開始利用石油,四川樂山還在正德十六年鑿出石油豎井)運回國內,又把國內的高科技產品運出國外,通過進口與出口貿易獲取巨額利潤。
可以說,這些大明的商人們已經成為了大明對外貿易的馬車夫,他們的商船開始遍布全球,甚至有的還自己在外建立殖民地。
若不是為了做大明子民,且因此能繼續獲取大明對外貿易順差中的福利,他們只怕早已自立國號,但請旨封自己為海外某地總督的倒是不少,美其名曰是自己替朝廷發現了新大陸。
大明朝廷自然懶得去追究,畢竟這對于朝廷而言也是好事,任命一個總督就能獲得一個地方的長期稅賦收入。
朱厚照知道大明現在進入到了一個全民擴張時代。
自己這個帝王乃至整個朝廷的官員都阻止不了這個趨勢,作為皇帝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帝國內部持續的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