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國此時就像是一個巨大的黑洞,把全世界的財富瘋狂地吸入到帝國內部中。
而在這個過程中,賺錢的商人也越來越多,幾乎大明每天都在創造著一個年入百萬銀元的富翁。
同時,也因此導致許多朝廷官員開始主動辭官下海。
畢竟大明現在主要工業經濟是在朝廷手里,作為官員就算管理著擁有先進生產技術的皇家工業公司,他也只是一個打工者,所創造的價值大部分依舊只是國家收入,如果他想擁有更多的財富而不是通過貪污受賄的話,就只能辭官經商。
何況,大明的律法已經變得很嚴,特別是對于貪污**的懲治,所以這些想追求財富的官員只能辭官下海經商。
而且,如果這些官員下海也去經商,則可以利用他在官場上的關系一夜之間成為超級富豪。
“你真的想辭官?”
朱厚照問著因看守漕糧不力而被貶為福建市舶司提舉的宇文鐘。
宇文鐘點了點頭:“請陛下恕罪,臣雖有心報效社稷,可臣自知能力有限,市舶司乃是地方稅務要職,臣怕到時候依舊會誤了朝廷,倒不如辭官,經營他業。”
“既然如此,朕亦不強留,著吏部批準宇文鐘辭官!”
朱厚照現在收到的辭官疏已經不下十余封,甚至不少是巡撫侍郎這些三四品大員,五品和五品以下的官員自然更多,但朱厚照知道這是天下大勢,他也不好阻攔。
畢竟現在大明早已沒有了輕商重農的思想,看著自己同鄉好友一個個都成為一時巨富,這些科第出身的官員們也難免心生羨慕,也開始爭著下海。
朱厚照現在不得不承認,歷史發展真的有他的必然性,自己在后世經歷的時代現象似乎并不是歷史的偶然。
如今的大明讓朱厚照感到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他發現現在的大明在開放國門后已經開始變得越來越不像他所知道的那個只知君民臣賢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封建社會,而熟悉的是,他好像沒有穿越,只是換了一種身份,前世的他不是掌舵者,他只是這個國家的一名普通公民,而這一世,他成為了掌舵者。
朱厚照也不知道大明會不會遇到后世遇到的一些問題,如金錢至上觀點對國民素質的腐蝕,以及只顧追求利益帶來的盲目性與自私性,甚至互相傷害互相坑害,枉顧良心。
有時候,朱厚照覺得自己即便是皇帝,但要想操控這個國家也依舊顯得有些有心無力,各種勢力在發展,各種思想在發展,各類人都在出現。
正德十七年三月,朱厚照召集皇親國戚以及內閣閣臣與近衛軍各部官員以及三法司官員和各部尚書在皇家西苑開了一次聚會。
雖然不過是尋常的聚會,但只有朱厚照自己知道,正德十七年的出現,便意味著大明的歷史真的發生了改變。
歷史上的正德皇帝是在正德十六年三月駕崩,然后大明朝至此進入嘉靖時期。
而現在,大明正德十七年已經到來,歷史上的嘉靖帝朱厚熜現在還是一個留在京城讀書的少年王爺。
似乎很多人都忽視了他,甚至連勸皇帝朱厚照讓朱厚熜回鄉就藩的官員都沒有。
只有朱厚照看了朱厚熜一眼,且把他叫到了自己跟前,拿起最近興起的一杯葡萄酒喝了一口:“朕聽說你喜歡道教?”
朱厚熜也沒想到皇帝陛下會突然問自己這個,只如實回道:“回稟陛下,臣家鄉道教興盛,臣家父信之,臣故而亦信之!”
“信道本無錯!只是不要誤了正業!”
朱厚照覺得如今這樣的安排對于朱厚熜而言或許才是最好的安排,這個在歷史上智謀近乎妖的人,這一世把心思不放在權謀內斗上或許能給大明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