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各房典吏明里暗里給趙元勛使絆子。
后來給趙元勛使絆子的人被張順一一收拾了一通,他們就老實了。
趙元勛原先在五城兵馬司,后來又去了大理寺呆了半年,并不是不懂人情世故的。張順對他的維護,這些人對他的那點小心思,他都清清楚楚。
不過人在官場,爭權奪利是難免的。大家都和和樂樂、佛系謙讓,那才不正常。
這會兒人逢喜事,他也想跟同僚搞好關系,干脆借著這機會,所衙門里大大小小的官吏都請了,讓大家晚上去家里喝酒。
大家自然無不答應。
“趙大人家里,你去過么?”有人問戶房的典吏陳新。
趙元勛除了判案,還管糧草,戶房的老吏烏利坤在他新來乍到時想陰他一把,交接時在賬目上做文章,愣是被趙元勛帶來的賬房周凡一眼看出來了,報到張順面前。
張順直接把烏利坤撤了職,將陳新提了上來。
陳新知道這位新通判大人能讓知府大人這么巴結,絕對是個背景厲害的,對趙元勛鞍前馬后的甚是殷勤,也是算是趙元勛來了之后向他示好的第一人。趙元勛平時對陳新也多有倚重,不熟悉的情況都叫他去詢問。
“不曾去過。”陳新搖頭,“今天正好去見識見識。”
其他人聽了這話,都笑了笑,并不以為然。
這位京城來的伯爺,聽說是置了宅子,除了知府、同知兩位大人,其他人都沒去過。但看他的穿著打扮,也不是特別有錢的樣子,想來買的宅子也不會有多大。
江南多富商,離京到姑蘇來定居的權貴也不少,他們這些府衙的人可不是沒見過世面的。那些富商巴結討好他們,請他們去吃飯,他們可見過不少的豪宅。對于趙伯爺的宅子,他們并沒有多少期待。
當天下衙,趙元勛的小廝來招呼,大家便一起出了衙門。
“怎么去?我有馬車,幾位沒乘馬車來的要不要上我的車?”有人問道。
陳新道:“不用乘馬車,直接走過去也沒多遠,就在寧溪巷。”
他雖沒去過趙府,卻是知道趙元勛住在哪里。
“寧溪巷?”大家都詫異地看著陳新。
作為官吏,大家對姑蘇城熟得不能再熟。可知道寧溪巷是個什么地方。
那里離最熱鬧的東安街只隔了一條街,是個鬧中取靜的地方。最重要的是那里條巷子極為寬敞,能并排行駛三輛馬車;巷子里每一處宅子的占地都很大,住的都是江南頂尖的富商和權貴。
大家嘴唇動了動,想問問趙元勛是不是真在那里置了宅子,還是租別的人,或是客居在那里,可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現在大家跟陳新一樣的想法,知道這位伯爺背景硬不能得罪,知府都巴結他。要是說出的話讓趙伯爺聽到,惹了他不快,落不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