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越聞言心道,他與他哥完全是兩等風格嘛。
“不過此人平素服飾也與太學生們無二,也與咱們齋舍同食,對待人也很是和善周到,齋里人大多都喜歡此人。不過他倒是對他的出身從不提一句。平日看得出來齋長對他倒是比他人恭敬客氣,也隱然有人說,此人必是官宦出身,且家里長輩似官還不小。”
章越聞言心道,那是當然,太學里有一半都七品以下的官宦子弟,但人家的大伯可是當今副相。
劉佐感慨道:“似他們這樣的官宦子弟生來就是自傲,至太學不過是游戲而已。就算考不中進士,將來蔭官也在選人之上。故而他們來太學只需好好讀書,與同舍同齋和睦,將來定有好前程的。”
一旁的向七插言冷笑道:“我看這吳二郎君倒不是內斂,毫不張揚,與人皆客客氣氣,禮數周到即是疏遠人。他心底是不屑與我等打交道,壓根不想在太學里交朋友。”
章越一聽倒覺得向七這話一語中的。
太學對他們這些寒俊子弟,算是踏入一個高大尚的圈子,能夠結交到不少普通官宦人家的子弟,以及將來的進士。但對于吳安持來說,可能這個圈子就不夠看了。
他的幾位姐夫,最差的也是歐陽修的公子歐陽發,其余兩位似呂簡夷的孫子,呂公著的兒子呂希績,夏竦的孫子,夏安期的兒子夏伯卿,還有一位即將成為他姐夫的則是文彥博的兒子文及甫。
還有個聰明絕頂,又狂得沒邊的小舅子王雱。
有這樣的圈子,他也不會輕易融入其他了。
想到這里,章越也不由釋然。
當日章越回到齋舍,卻看見空蕩蕩的齋舍,程頤已是大包小包打包好行李,正準備離開太學。
章越見這一幕,也是不明所以,怎么自己來太學才兩天,程頤即要離去。
“正叔兄,是我哪里作得不好么?若是如此,章某愿先與你賠罪!”章越心道這肯定是自己哪里說錯話了得罪了程頤。
程頤卻道:“無關三郎的事,錯了,其實也是因三郎動念。之前與三郎相談一夜,令程某略有所悟。”
“故而程某已打算回鄉窮究圣賢之學問,將來若能有只言片語流傳后世,此生足矣。與三郎相逢之情將長存于胸,他日若有機緣再見不遲。”
程頤說罷令章越一頭霧水,就說了幾句話讓程頤退學了。
這叫什么?
程頤走到門口,章越也是一路相送,但見程頤回過頭來言道:“三郎,我儒家至孔圣人自開宗,兩漢經學鼎盛后,如今實已垂危千年之久。唐有韓退之振臂高呼,首開先聲,自本朝又有安定,濂溪兩位,以振興儒學為己任。”
“正心誠意之說,出自大學,似近于釋家的‘明心見性’,然同與不同。明體之論,吾儒家實當兼而有之。而今若我儒家不講,全取佛老所言。佛老雖可撫慰世人,慈悲眾生,但他日又有何人來講達用,何人去道事功?”
章越嘆道:“程兄氣質剛方,文理密察,以削壁孤峰為體,他日必有一番成就。”
程頤笑道:“多謝三郎所言。”
說到這里,程頤看向天邊的明月言道:“昔日我入太學之時,曾放下豪言,自拜入濂溪先生門下,每日鉆研大道,科場名利之心再也沒有了。不過科場還是要下的,不然怎樣去教化百官和官家?”
“眾人皆是譏我,奈何直至今日方知程某小看了天下英雄!”
說完程頤向自己一揖,然后趁著清風朗月大步離開了太學。
章越目送程頤,想起了他最后那句話,怎么有點好似把‘教化百官和官家’的重擔托付給自己的意思?
你當初放出豪言,不等于我也有這個自信替你辦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