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一開始就沒有作好新政的準備。范仲淹變法的失敗,讓他意識到變法的時機還不成熟。官員們認為‘規摹闊大,論者以為難行’。
反對的人實在太多,真要推行新政會觸動到根本。
為何有三冗?
說白了,還不是當初當朝者自己設計的。三冗設立就是為了解決一系列問題而存在的,現在你要廢除三冗,那么反過來說當初的問題解決了嗎?
沒有解決就廢除,就動搖根本了。
還有就是準備不充分的問題了,宋仁宗一開始就沒想變法,被西夏打痛這才讓范仲淹來試一試。新政實行了一段,才發現什么叫‘不上秤沒有四兩重,一上秤一千斤都打不住’,原來問題這么多。
‘范十條’還稱不上大刀闊斧,但暴露的積弊之深令人觸目驚心。
面對如此多的問題,范仲淹,富弼一直呼吁擴大相權,來推行變法,徹底壓下反對的勢力。
但擴大相權,又觸動到根本了。
最后變法失敗了,宋仁宗還是將富弼,韓琦,歐陽修當年支持新政的人都在朝堂上,而且一直受到重用。
至于變法中州縣興學,興辦太學的政策仍在。對于變法黨所在的太學,一直給予政策傾斜支持。
如這一次國子監解試額額從四百五十人增加到六百人,但太學生也才七百多人,就算加上廣文館生也不過一千多人。
幾乎達到三人解一人的比例。
再想想福建,浙江解試一百解一人的比例。
前人種樹,后人乘涼。
王安石變法時都取胡瑗的學生為新黨骨干。不過王安石當政后,新的太學生又反對變法,這也是王安石所始料未及的。
眾人議論了一陣,章越都不發言,這時候向七突然看向章越問道:“三郎,你怎么看慶歷新政及這一份萬言書。”
章越方才僅注意文采文辭了,一時沒關注政見。
章越笑道:“在下年紀輕輕哪好發表議論,如今我學文章還來不及。”
一旁的人笑了笑,章越不說也就算了,但向七堅持道:“三郎,你這就不厚道了,好與不好,是與不是,你好歹說個大概啊!”
章越心道,太學討論政見風氣甚重,自己若真的不說,反被人看輕。
章越決定拿出一個誰也不得罪說法。他放下書笑道:“那我試言一二,說得不對,諸位不要見笑。”
“請說。”
章越道:“我讀書時有一句深有感觸。李文靖公(李沆)為相曾言‘吾為相無他能,唯不改朝廷法制,用此以報國’。我等乍聞此言,以謂李文靖公身為宰相卻不當事。”
“其實為宰相者最敗壞者,在于不思事體,為了收恩取譽,屢更祖宗舊制,最后導致官員兵卒冗濫,這才是最大之弊。”
“今日之用度無節,財用匱乏,公私困弊。一切推跡其事,皆因宰相當初不能遵守舊規,妄有更改所致。”
章越這一番話說完,在眾太學生中倒沒掀起什么波瀾。
劉幾敷衍笑道:“三郎說得好。”
說罷眾人又繼續討論下去了,章越心想,這些太學生們哪里聽得懂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