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旁的吳安持目光閃了閃。
次日為朔日,吳安持自太學返回家中。
這幾日不僅他的岳父王安石返回京師,連他爹吳充也從陜州返回京師敘職。
吳安持給岳父特意在京中找了寬敞舒適的房子安歇,但王安石卻言住在哪里都一樣,偏要住在太學隔壁的朝集院中。
見岳父寧可住公舍,吳安持也是無話可說,準備過去見禮請安,誰知卻吃了閉門羹。
原來王安石上了萬言書后,轟動了京城,不少官員士子都來拜見,也有人罵說王安石這純粹是找事。
但王安石為了表示上書的誠心態度,在天子回復之前,不接見任何外客,索性連女婿也當作外客一并不見。
吳安持吃了閉門羹后,仍在岳父門外行禮再三,到了家中這才松了一口氣。
吳安持回府先見自己的娘子。
王氏是王安石長女,雖容貌不算出眾,但文章才華極高,這一點令吳安持也是自愧不如。
王氏服侍吳安持更衣言道:“晚上有家宴,你先去母親那問安,如今十五娘出嫁了,哥哥整日不著家,你又在太學讀書,家中倒是冷清許多。”
吳安持道:“不是還有十七么?”
王氏搖頭道:“你又不知母親?她對十七向來是外親內疏的。”
吳安持道:“有什么外親內疏的,如今十五娘嫁人了,就到十七了。不過她這性子……要找個好婆家,真是要令爹娘頭疼了。”
王氏道:“你在外頭唯唯諾諾,到了家中卻說十七的不是。”
吳安持笑了笑道:“我也是盼她嫁給好夫君,是了,大伯身后如何?”
原來兩個月前參知政事吳育已是病故。
王氏道:“大伯身后事都已是辦了妥當,如今托歐陽學士寫墓志銘,至于官家念在多年輔弼之情,已下旨蔭補其子入官。”
“不過大伯家中有幾人不做官的,故而推至我們家中,爹爹今日家宴或許會問了你和哥哥有無蔭補之意。你是如何打算的?”
王氏看吳安持臉色,有些失望地道:“我就知不可在此刻問你。”
吳安持看向王氏的臉色道:“娘子,你也知科場之難,有官為之即先為官。就算蔭補,日后也可考鎖廳試,博個進士出身。”
王氏道:“我本也是這個意思,但見你片刻猶豫也無就答允了,我看補蔭以后也未必有考進士的打算……”
吳安持不滿道:“娘子,你說話倒越來越像十七了。”
當夜吳府家宴。
吳充為官已是二十載,卻未及不惑之齡。
他十七歲中進士,可稱得上少年得志,之后仕途上又得他幾個兄長提攜,可以稱得上一路亨通。
在群牧司時,王安石連包拯敬的酒都敢不喝。但他這樣眼高過頂之人,對同僚吳充也極為敬佩,視他為至友。不僅在詩詞里一口一個沖卿兄地親切地喊著,還將愛女嫁給了他次子。
吳充相貌可稱豐神俊朗,其妻李氏也乃名臣李宥之女,這也是一樁門當戶對的好姻緣。
這日家宴,吳安詩,吳安持夫婦,十七娘都是在場,至于幾個孩童則由下人抱著在旁另一張小桌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