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越繼續寫道:“觀其大治既陳,滿贏斯在……”
下面就是賦項,作為承前啟后之用,押‘在’字韻。
總之賦分八段,將’金在良治,求鑄成器‘八字分為八段八韻。
下面三至七段就是展開議論。
……如令區別妍媸,愿為軒鑒;倘使削平禍亂,請就干將……
……天子要區別美丑,我愿為良鏡,國家要削平禍亂,我請為干將……
章越于稿紙寫了一番框架可謂一氣呵成,但完稿了沒有,并沒有。
草稿上的賦還要修改一番,在不對偶的地方,盡量修改詞句為對偶,同時在能遵循平仄平仄的地方盡可能遵循。
同時八個字的賦韻字必須依照次序出現全賦八段之中,如果實在想不出押韻字的賦句,在不得已下可以找韻部代替,這是可以從權的。但是絕對不可以錯韻漏韻。
不得不承認韻字雖說有很多弊病,但最大的好處就是杜絕抄襲,否則一個題目籠統言之,考生很容易用自己的舊文或臨摹名篇替代。
但官方規定了韻字,使得每篇賦文都必須考生當場所作,杜絕抄襲于他人或臨摹前作。
反正這一改文就用了大半的功夫。如何不害文意,又盡量保持格式,功夫都用在上面,文章檔次不可避免下降。
不然為何唐詩里有無數佳作,但放到科舉里為人熟知的只有一句‘曲終人不見,江山數峰青’。
這概率不可用萬分之一了,只能用億分之一來比喻。
至于下面的詩,則要用到韻書。
其實對章越而言,用不用都是一般。不過既帶來了往韻書翻一翻,說不定能找到些許靈感。
賦和詩都寫在稿紙上,再三刪改已是差不多了。
想起當初解試,還要睡一覺在夢中編排刪減,如今技藝純熟后,已不用如此了。
章越可是每日各寫一篇詩賦,到了夢里還要再寫一遍。
從解試之后至省試這近五個月,章越每天都是如此,沒有一日懈怠的。
旬鍛月煉都是平常事,唐人總結科舉的詩賦之道,就是兩個字‘苦吟’。
什么叫苦吟?就是妓女不能有了性(協和)欲再接客。網文寫手不能有了靈感才碼字,為了生存每天都要坐在那熬著。
苦吟詩人賈島的那首‘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這文章之道說多了都是淚啊!
放到宋代也在苦吟,蘇軾曾道‘清詩要鍛煉,方得銀中鉛’。連號稱‘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陸游,也是每日以苦吟為務。
考試不是靠靈光一閃,而是靠重復練習與肌肉記憶。平日寫得多了,下筆時往往會有自己寫過的經驗或句子在腦中不知不覺的浮現。
寫到這里,章越扶了扶酸痛的腰,將稿紙收好準備謄正。章越再拿了胡椒湯,然后左右望去考生們盡作奮筆疾書狀。
誰也是不容易啊!
大家拼盡了全力來此走一遭。
章越由衷發出了感慨,此刻他方有心情就著茶湯吃了一些糕點。
他緊了緊寒衣,看了一眼手中的牛耳筆。
之前這支筆一直放在家中舍不得用,如今到了考場上終有它用武之時。
試問牛耳筆可執牛耳否?
章越微微一笑,提筆謄正后即是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