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熟悉太皇太后的,定然知道太皇太后是有一串綠松石手串不離身的,聽聞是太皇太后陪嫁里的東西,雖不珍貴,可卻是她額娘親手給她戴上的,她才嫁過來一年,便聽聞額娘沒了,故而極其珍視著。
四爺對此印象極深,倒也想不起來是哪一年了,那時候他才約莫七八歲的樣子,以前三爺養在皇瑪瑪跟前兒,玩鬧時不小心扯斷了那手串繩子,那時候他們都還小,并不知那手串對皇瑪瑪的意義,自以為賠了罪便過去了。
可誰知皇瑪瑪竟是直接哭了,什么規矩體統都不顧了,且趴在地上一顆珠子一顆珠子的尋,末了還丟了一顆,因此大病了一場,雖皇瑪瑪沒有怪三爺,可架不住此事被皇阿瑪知道了,還狠罰了三爺,自此再也沒人敢忽視這串子不打眼兒綠松石了,也都明白這東西對皇瑪瑪的意義。
少了一顆珠子的手串小了些,皇瑪瑪便也不再戴在腕子上了,而是日日攥在手里揉搓把玩著,瞧著是比以前更珍惜些的,如此日夜不離身,仿佛這手串成了皇瑪瑪身體的一部分,且將這手串送去科爾沁,倒真真像是皇瑪瑪回家了。
且想到這兒,四爺著實忍不住淚了,當著一屋子奴才的面,當著孩子們的面便掩面哭了出來。
他小時候總覺得皇瑪瑪不愛管事,似對誰都淡淡的,可現下想來,皇瑪瑪坐在這個位子上對哪位阿哥好都不妥帖,他們兄弟們多,又個個不和睦,但凡多了點兒誰的喜愛便失了平衡。
可皇瑪瑪對他們的關切又是無處不在的,皇額娘剛走那二年,他日日又惶惶又難過,偏又不受親額娘的疼愛,時而夜里幾回夢哭,著實難挨,皇阿瑪沒瞧見他的難過,兄弟們亦是不關心,唯皇瑪瑪私下來常常給他送些喜歡的點心,時常背著人摸摸他的腦袋,告訴他一切都會好的。
直到他當了皇帝,直到有了小格格的陪伴,直到疼愛孫輩的舉動再不會影響局勢時,皇瑪瑪好似這才真的做了回自己。
四爺深知皇瑪瑪的艱難,只恨自己只顧忙碌,竟又一次子欲養而親不待了。
年甜恬倒也沒好受到哪兒去,雖不及四爺同皇瑪瑪相處的時候長,可情誼卻是不淺,旁的不說,只說她幾次入宮受皇瑪瑪庇佑,以免受德妃的搓磨,這恩情年甜恬便要記一輩子的。
原年甜恬便是個憋不住淚的,且被四爺的淚一催,年甜恬當即也忍不住,跪在皇瑪瑪跟前兒不住的流淚,亦是同四爺一樣后悔得厲害。
且看二人這般,屋里的也無不跟著難過,景顧勒和富靈阿是早咬著牙落淚了的,啟明和瑤光雖還不懂事,可似被眼下這般氣氛感染,眼淚也一個勁兒的在眼眶里打轉,下頭奴才們亦是如此,便是蘇培盛也跟著好一陣的鼻酸。
只是顧念著主子們許是還有話同太皇太后說,這么多人在場瞧著也是不好,便同五阿哥商量些個,先帶著人出去叫萬歲爺和娘娘陪太皇太后娘娘這最后一程也使得。
出去時太醫已然到了的,可蘇培盛卻是不許太醫再進去診脈了,已經不消得給太皇太后娘娘診脈了,只他這個不懂醫術的便能瞧出太皇太后已然到了油盡燈枯之態,只怕隨時回斷氣,又何必多此一舉反而浪費太皇太后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