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和鳳是我們的圖騰,漢字是文明的血脈,宮商角徵羽唱響了千年時光,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共同交織成了人類文明浩瀚璀璨、閃耀不絕的星河。”
“我們的精神中銘刻著百家爭鳴的智慧之光,我們的血脈中奔涌著強漢盛唐的磅礴氣象,我們也不會忘記百年屈辱,無數先烈前仆后繼掙扎圖存的艱辛付出。”
“守常先生曾說過:以青年指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民族生死存亡之際,那一代年輕人以他們的行動、熱血,和犧牲,共同拉開了革命之新篇章……”
……
房長安演講稿寫的不算差,臨場發揮更是明顯強于前面兩位,然而只聽到了不到五分鐘,就有好幾個評委皺起了眉頭,其中包括校長張俊輝。
不是房長安演講的不好,而是因為登場的“亮相”、開場的“驚喜”,以及校長張俊輝帶來的專注姿態,都在無形之中拉高了大家的期待。
當然,對于后者,大多數評委老師是不會直接承認的,更多是從自己投入了感情去專注、認真傾聽的角度去判定,有一種被欺騙了感情的趕腳。
通俗點來說,就是高開低走。
這無疑會很影響到評分。
而若從客觀角度來評判,房長安的整體發揮仍是當前出場的三位里面最亮眼的,哪怕是“喊口號”,也比較能調動情緒,其次剛剛的范婷婷,再次最早的李向陽。
這從三人下場時同學們的掌聲也能明顯的判斷出來:前兩者差別不大,房長安明顯更勝一籌。
房長安下臺的短暫空隙里面,好些個評委們或者互相小聲議論,或者沉吟著拿起筆打分。
評分標準分為四項,分別是演講內容40分,語言表達30分,綜合印象20分,現場效果10分。
張俊輝拿著自己的英雄鋼筆,盯著評分表格上面的各項分數,遲疑了一下,然后握著鋼筆寫下了自己的評分:
演講內容20分
語言表達25分
綜合印象15分
現場效果7分
總分67
這個分數無疑是比較低的,甚至還不如最早出場、有所失誤的李向陽,他給李向陽的評分都還有72分。
宋長羨坐在第二排,一直在關注著張俊輝的動作,并且發現了張校長對房長安演講的不滿,心里面微微一動,眉頭微微皺了皺。
這只是一場演講比賽,決定不了房長安的命運,或者說除了他自己,沒有人能決定他的命運,至少對于在場這些人來說都是如此。
哪怕房長安這次演講再差,張校長再不滿意,宋長羨也不至于去對房長安做出什么舉動,因為沒有必要。
宋長羨考慮的是另外的事情。
他對房長安的印象并不算好,但也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