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說你是在三星的芯片部門工作,不過我記得廣南區域的集成電路規模也并不如長江一帶和北方發達。”
路舟邊喝,也是邊問到這些事情。
佐藤是笑了笑,悶頭又是來了一口酒,“麻美在這邊上學。我這是趁著休個假期過來探望一下。”
路舟略略點了點頭。你說這一家子吧,也還挺神奇。聽佐藤的意思,夫妻倆都是純正的日本人。但后來到了韓國工作,女兒麻美是在那時候出生,國籍倒也還是日本,不過卻是正兒八經韓國長大,日文都說得不大流利。至于后來佐藤來了華夏工作,女兒到倒干脆,直接來了華夏留學。
佐藤一邊是眺望江景,興許是酒性上來,人微微嘆了一口氣出來。
他說道,“像我這樣在韓國芯片行業工作的日本人其實也不在少數。”
路舟聽著是來了些興趣,“哦?”
佐藤笑了笑,“年輕人,你剛也說你辦的企業投資了芯片行業,怎么?沒了解過上世紀的一些歷史?”
路舟也是一笑,他倒無所謂,剛聊天時說起自家荔枝科技,那好歹是找點聊天話題。至于說和什么芯片巨頭比,那他也沒有那點意思。畢竟比來無益。
佐藤倒也沒有挖苦的意思,他微微一嘆,“也是,要別國人去了解另一個國家的輝煌,想想也挺怪。”
而佐藤接著也是接著酒勁,一邊是講起了他的故事。
晶體管、半導體產業盡皆起源于美國。彼時戰后的日本是處于經濟復蘇時期,而佐藤便出生了在那個年代。
在他還年少的時候,日本當時也是靠著“市場換技術”的策略獲得了一些芯片產業的技術,而美國本土半導體公司也借此機會進入了日本市場。后來,技術是換來了,但同美國本土半導體的技術卻相差了有數代之遠。所謂生意人也不外乎如此,自己留著最新的技術,而瀕臨淘汰或者經濟效益落后的技術則被用來換取整個市場。
到了佐藤上學,他也因為成績優異上了東京最好的大學之一,學習半導體和芯片專業。而佐藤選擇專業的原因也十分簡單,那時日本政府便啟動了項聯合研發計劃,如日立富士通東芝等國內半導體龍頭企業是參與其中。說舉國之力來趕超美國半導體技術,那大抵也是不算過分。
而講到了畢業進入富士通工作,佐藤臉上的自豪之情是洋溢在了臉上。
80年代,日本企業是在半導體的某些領域趕超了美國本土企業!
諸如惠普一類大型IT企業的公開招標之中,日本企業是在芯片領域接連戰勝美國企業,獲得了大量訂單。而佐藤所在的富士通也可謂步步高升。原因無他,同樣的芯片,日本企業的不僅比美國企業所產芯片性能更加優越,而且報價還比之美國企業低了不少!
佐藤一邊說著,一邊長長吁了口氣。他說道,80年代是日本芯片企業的全盛時代。到80年代中時,連曾經的巨人英特爾也出現了有史以來第一個虧損的財年,因為主營的諸多業務受到了多家日企的狙擊。
可說話間,路舟是注意到佐藤的情緒似在由喜轉悲。
下一句,佐藤的話卻是讓路舟陷入了一種難以言明的情緒。
佐藤說了很多,從本國經濟的方方面面,如房市股市和普通人生活的變化。可聽得再多,那終究不如一詞“廣場協議”、“美日半導體協議”來得驚心動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