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亮冷哼了一聲,并沒有訓斥,但也沒說話。
顧瑾心中一動,她忽然明白王杰為何會叫自己過來了。
“恩師在上,請受學生一拜!”顧瑾神情嚴肅,她撩袍下拜,端端正正的給姚崇亮行了一個大禮。
王杰在旁便捋著胡須笑了,顧瑾還真是一點就通,不枉費他一片拳拳愛護之心。
仕林間最講究的就是尊師重道,顧瑾雖然要各方面都很好,能力也是極佳,但顧瑾當年可是被姚崇亮逐出門墻的,之后顧瑾中了狀元,與姚崇亮也沒什么來往,更沒有登門請罪,這一點難免受人詬病。
這事說到底可不是小事,在朝做官,難免以后會有人拿來做文章。
到時候若是鬧大了,即便皇上有心維護顧瑾,但卻也必須給天下學子一個交代,就算最后沒罷官免職,但顧瑾的前程也要就此走到頭了。
之前王杰也探了姚崇亮的口風,但姚崇亮卻并沒有想和顧瑾緩和關系的意思。
雖然姚崇亮覺得顧瑾才學好,他也推舉了顧瑾做狀元,但他內心里還是覺得顧瑾品行不正,不屑與之為伍。
而自從出了顧瑾九死一生出使西域的事之后,姚崇亮對顧瑾的評價也改變了。
橫渠先生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姚崇亮覺得這四句話才是儒家學子該秉承之道,是天下仕子該秉承之心。
可是天下學子大多蠅營狗茍,學了一肚子詩書道理,但卻削尖了腦袋只為當官斂財,如此品性,姚崇亮是最看不上的。
姚崇亮是個心中有朗月之人,若非如此,也不會在先帝時寧愿被免官也要上書勸諫了。
更不會明明厭惡顧瑾,可是看到顧瑾才華橫溢的文章后,便義無反顧的推舉顧瑾做了新科狀元。
姚崇亮本以為顧瑾就是個拿著讀書換名利的小人,雖是推舉,但依然厭惡,可是顧瑾卻能舍身取義的前往西域,不但以一己之力平定亂象,更是救了許多無辜百姓,對于這一點,便是姚崇亮也要心生敬服的。
如此作為,當的起“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這二句了。
但畢竟他是師長,顧瑾是學生,他又不能拉下臉來去找顧瑾,見王杰有意說合,常縉也在旁邊幫腔,他也就順水推舟了。
如今見顧瑾給他行了大禮,姚崇亮心里的那一點小別扭也就消了。
“嗯,起來吧!你現在雖還是毛躁了些,但到也沒給為師丟臉!”姚崇亮板著臉說道。
姚崇亮如此說了,這也就代表認下顧瑾這個弟子了。
很多人都在留意著姚崇亮這邊的情況,聽到姚崇亮如此說,眾人心中無不驚訝,而對于顧瑾這個人大家也都高看了一眼。
顧瑾的長處很明顯,而顧瑾的短板同樣也很明顯,顧瑾的確很有能力,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在朝為官不是有能力就可以的,最重要的是要有背景靠山。
大家知道王杰喜歡顧瑾,但也僅僅只是喜歡而已,王杰可能會在無關痛癢的地方幫顧瑾一些小忙,但卻不會把手里的資源朝顧瑾傾斜,畢竟王杰有兒子也有弟子,這些資源到最后還是要交到自己人的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