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華酒店的股東大會如期舉行,蔡致良也作為新晉股東,參加了這次大會,混個臉熟。畢竟也沒什么大事,就是半年過去了,由總經理楊秉政給大家念念財報,匯報一下今年發展情況和利潤,增強一下信心。
聽著楊秉政的介紹,上半年美麗華酒店凈利潤4000多萬,似乎也不少,但是相較于酒店50億的市值,這點利潤實在是不夠看,還不如蔡致良名下的報社。
美麗華酒店的巔峰期,是在1981年,當時也正值香港地產的高峰時期。當年8月,美麗華酒店將占地8.6萬平方英尺的酒店舊翼,以28億港元的高價售于佳寧、置地為首的財團。這項交易在香港轟動一時,國際間亦為之矚目。當時,美國的《時代周刊》曾評價這筆交易為“創下吉尼斯紀錄的單一物業轉讓的最高成交價”。
以佳寧、置地為首的財團原計劃將該幅土地發展為“置地廣場”式的高級商業大廈,可惜事與愿違,這項計劃因地產市場突然崩潰,佳寧集團隨即因負債被清盤而半途夭折。美麗華酒店因此與置地訴之法庭,后來雙方庭外和解,美麗華除獲得9.24億港元的預付款項外,還得到置地賠償的3.75億港元,而酒店舊翼業權仍歸美麗華所有。這種變故,令美麗華酒店平白獲得近13億港元的額外收益。
這種兇殘的盈利能力,曾經讓整個港城地產界為之側目。但是之后,美麗華酒店就再也沒有什么然后了。
近幾年,隨著競爭加劇,雖然楊秉政也在推動業務多元化,包括設置方面食區,開拓旅運業務,但總體來講,成效不大,盈利日漸萎縮,董事會也日漸趨于保守,反過來造成盈利的減少,形成一個死循環。
“前幾天聽說你去歐洲出差,還以為你不會來了?”楊秉政發請柬邀請時,是楚天行接待的,當時蔡致良已經在歐洲了。
“作為一名股東,我總得知道,自己的錢花的值不值。”蔡致良調侃了一句,隨即解釋道,“上周末回來的,要是周一召開股東大會,肯定是趕不上了。”
楊秉政笑問道:“那聽完財報,感覺如何?比不得你那電影公司,一部電影快三千萬了吧?”
“快了,不過那是票房,由院線,發行公司,電影公司三家分賬,況且今年以來成本飛漲,兩年前與周閏發合作《英雄本色》時,不過十多萬的片酬,現在已經400多萬了。”
當然了,《阿郎的故事》去年簽約周閏發之際,還沒有這么高,只是270萬。蔡致良道,“今天看過財報,我覺得我的投資,物有所值。”
“那也比酒店的利潤高多了。”楊秉政莫名的嘆了一口氣。
蔡致良問道:“要不蔡氏影業下次開片時,你也投一股?”
“還是算了。”楊秉政擺擺手,道,“我給你介紹一下董事會的成員。”
楊秉政領著蔡致良走向一位老者,一身西裝,頗為抖擻,為蔡致良介紹道:“這位是美麗華酒店董事局主席何添先生。”
隨即,楊秉政又為何添介紹蔡致良:“何叔,這是金河投資的蔡致良。”
“您好,何先生。”蔡致良伸手握住何添伸出的手。
“你好。”何添感嘆了一聲,道:“聽很多人提起你,去年做空了美股,真是后生可畏啊。”
“您過譽了,也就是有些運氣罷了。”蔡致良謙虛了一句。
“運氣也代表實力,要不然怎么別人就沒有。你父親怎么樣了?”
蔡致良有些跟不上節奏,老實答道:“還跟之前一樣,未能蘇醒過來。”
“可惜了,阿潮年輕的時候也是意氣風發,想干出一番大事業,創建亞洲第一大金融報刊。”何添一副惋惜的表情。
“您認識我父親?”蔡致良聽這語氣,跟蔡明潮應該是很熟的,可是他沒有聽說過這段往事。
“你不知道?”楊秉政疑問了一句,隨即又解釋道:“你爸爸留學回來的時候,起初就是在恒生銀行做事,后來才創辦了明秀日報。”
何添是恒生銀行的創始人和總經理,而恒生銀行也一度使最大的華資銀行,卻在1965年,因為一筆700萬港元的美元支票被拒付后,遭到擠兌,不得不向匯豐求助,從此失去了控股權。以至于現在的恒昌行就有些名不副實,只剩下了大昌貿易行,沒有了恒生銀行。
蔡致良苦笑道:“很少聽父親提起過往,我都不知道這段往事。”
何添年事已高,精力不濟,說了幾句便離開了。
“你跟我父親當年在恒生銀行共過事嗎?”蔡致良也想了解一下,蔡明潮在恒生銀行時期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