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葛瑞德點點頭,外經貿部也只是投石問路,如果蔡致良同意,才會發請柬過來。
“你準備怎么建言?”蔡致良問了一句。
“生產過剩和貨幣超量發行,也沒什么可建議的。年前同許如琛商議,也就從支持改革開放角度,稍微論述一下。”
葛瑞德問道:“蔡先生,您有什么囑咐沒有?”
蔡致良搖頭,道:“沒有什么建議,就像你說的,繼續支持改革開放即可,其余的自己把握。”
這么長的時間過去,葛瑞德早就摸出了一些門道,還有許如琛,對某些層面的理解,就更深了。
“還有一件事情,外貿部正在推進體制改革,有計劃施行外貿代理制,已經在征求意見了,那些大廠也在計劃自行聯系外商。”
葛瑞德道:“從去年開始,東來貿易行在內地大規模投資建廠,極大減少了對這些大廠的依賴,所以這項未來可能實行的政策,對東來貿易行的影響暫時有限。不過長此以往,東來貿易行的利潤率將會大幅下滑,往年兩成、甚至三成的利潤率是不可能再有了,大概率將穩定在一成多點。”
“是啊,蔡先生。”趙志遠接口道:“已經有進出口公司聯系歐洲那邊,價格壓得比我們的低多了。”
“這是遲早的事情,往后從事獲得外貿許可的公司會越來越多,你們做好準備,往高端產品線走走。”有競爭也不全是壞事,在蔡致良看來,競爭加劇,可以推動東來貿易行向高端發展,而不是陷在紡織與成衣的泥沼。
“去年東來貿易行的營業額已經超過太古貿易,僅次于英之杰與利豐。不過,東來貿易行同利豐集團的差距并不大,我有信心今年超過利豐集團,甚至一舉超越英之杰,成為本港首屈一指的貿易公司。”
葛瑞德訴說著東來貿易行去年的成就,道:“東來貿易行將會逐漸改變目前的現狀,減少對成衣和紡織品的依賴。”
包括葛瑞德提及的三家貿易公司,本港的貿易公司嚴重依賴成衣制品,是不爭的事實,英之杰采購公司還好,在五成左右,而利豐集團和太古貿易就更高了,達到了8成,至于東來貿易行,介于兩者之間。
蔡致良點點頭,有信心自然是好事,問道:“去年,你跟我說,計劃收購太古貿易,以擴大東來貿易行在北美的份額,現在半年過去了,進展如何了?”
“同太古貿易一樣,利豐集團十分依賴于北美市場,最高達到80%,競爭形勢明顯,目前看來,利豐集團占據優勢。”
葛瑞德還是沒有正面回答蔡致良的問題,道:“即便是已經如此頹勢,太古貿易依舊沒有鞏固,并擴大貿易規模的決心,大概率是要被放棄的。”
葛瑞德的意思,就是收購太古貿易是可行的,只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等太古貿易山窮水盡的時候。
“還是要快。”蔡致良強調了一句。
葛瑞德保證道:“您放心,今年北美的貿易能再翻一倍,將份額提升到一成,以減少對歐洲市場的巨大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