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3章
在陜西北路之時,那里也有不少的讀書人,可是那些家伙除了嘰嘰歪歪四書五經之外,幾乎對于其他的東西都是一問三不知。
而且這種情況,似乎在大宋的絕大多數地方都是如此。
“那是因為,天下讀書人,最希望的是什么?還不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出將入相。”聽到了王洋之言,李格非不無感慨地長嘆道。
“而常科二十七之中,唯進士、明經兩科,最受看中,明經一科主要是對儒字經書的記憶與理解,錄取率約為十取一,能取中,也是相對的要容易一些。”
“而這進士一科,除考四書五經之外,時而側重考試賦,時而重策論,對于文采與才智,以及治國治民之見解有很高的要求,而錄取率,常常是六七十取中一,有時候甚至是百中取一。”
“但是,進士科與明經科的錄取率雖然很低,卻還令天下讀書人趨之若騖,為何?還不就是因為此二科前程遠大,仕途光明。”
說到了這,李格非不由得感慨萬千地道。“其余常科,入仕數十載,能夠在致仕之時,官到五品,便已經是極限。而進士科卻多能進入到朝堂之中。”
“唐朝時中后期,朝中近前宰相乃為進士出身,而至我大宋開國至今,非進士出身的宰相,更是寥寥可數……”
“原來如此。”王洋點了點頭,明白了是什么回事,天下讀書人,誰不心高氣傲,誰不爭強好勝?
既然都是參加科學,為何要把目標定在那些哪怕是辛辛苦苦數十載也只能堪堪五、六品的諸多常科。
那還不如直接把目標定在日后必能成為朝庭大員,甚至是出將入相的進士、明經等熱門科目之上。
“不少的常科士子,多是因為進士、明經科不中,自認才智略遜,難以經此徑魚躍龍門,才會去擇其他常科。”
“而這些學常科的年輕人之中,要么就是本身就對于這方面很有興趣的,要么,就是出身貧寒,不欲蹉跎度日的。不知賢婿你準備要哪一類的常科人材?”
“當然,若是入職為吏,怕是終身仕途無望,所以,老夫所能夠做的,也就只是幫你從中引薦,至于能否讓你滿意,可就不是老夫這個國子學監能夠做得了主的。”
“多謝岳父大人指點,小婿所希望招攬的人材,主要還是集中在明法、明算這兩科上。”王洋考慮了一會之后,斷然地給出了自己的結論道。
“明法,明算……”李格非打量著王洋砸了砸嘴。“那么多的常科,為何你只擇此二科?”
“其實小婿所需要的人材,主要是能夠熟知我大宋律令,又或者是能懂得計算出入,明白什么是合理開支之人。”
“當然,也還需要一些能夠懂得工程建筑木石的才干之士,還有精通農事,熟知時令……”
隨著王洋在那里扳著手指頭細算,這下子輪到李格非這位國子監大佬頭昏眼花,直到王洋意識到憑自己的嘴皮子這么繼續忽悠下去,怕是李格非這位老司機真會暈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