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那火光是如此的溫暖。
兩人靜靜望著,忽然又是一陣叩門聲,顧硯之有些不耐煩,“何事?”
門外傳來秋棠的聲音:“打擾二少爺了,是夫人有事找三姑娘。”
顧云瑤猛然一驚,看了眼銅壺滴漏,不解宋氏為何這么晚叫她。心里思量,顧云瑤和顧硯之簡單道別,便隨著秋棠去了正屋。
剛一跨過門檻,便聽屋內傳來宋氏哭聲,顧云瑤慌的快步上前,叫道:“娘,你怎么了?”
難道是二房或是顧老太太又惹事了?
宋氏眼眶通紅,見顧云瑤卻是笑了,揚起手中書信,“瑤瑤,你哥哥要回來了!”
顧瀧?
既然不是有事便好。顧云瑤走到宋氏身后,輕撫她后背為她順氣,“娘,哥哥回來是好事,你何必還哭呢?”
宋氏凄慘笑道:“攀山書院管制嚴格,學生輕易不能下山回家。你哥這次能回來,也是因為四月二十五是你爹爹的祭日,三年孝期將至,他得回來除服、祭拜。”
顧云瑤手上動作一頓,默然不語,怪道宋氏要哭。
“一晃已經三年了,你爹爹居然去了這么久。”宋氏笑著,聲音中卻滿是哭腔,“想當年我與你爹便是在這明希院中成親,門外的兩顆梨樹,還是當年你爹爹種下的……現如今每年春日梨花滿樹,可你爹卻……”
“娘。”顧云瑤不知如何安慰她,只得坐到宋氏腳邊,將頭靠在她膝上。
有些傷口是無法愈合的,只能在每個深夜靜靜地舔舐。她無法幫宋氏分擔,只能靜靜陪她。
過了一刻鐘,宋氏抹了抹眼角,伸手將她拽起,攬在懷中,“你這孩子,地上涼,怎么能坐著呢!”
“娘,你好了?”
“好了,你爹都去了多久了,早已經好了。”宋氏嘆氣:“這幾日我吩咐秋棠打掃一下明希院,你哥哥四月初十便能到家,你們兄妹許久未見,也該好好敘敘舊。”
隨顧瀧一起回來的,還有二房的大少爺顧沐。
顧府年輕一輩共有四個男丁,大少爺是二房的顧沐,年十五,二少爺顧硯之雖跟著一起排行,卻并未入族譜,不算真正顧家人。
三少爺便是大房的顧瀧,年十三。四少爺是二房的顧瀧,以及五少爺乃是三房的顧洄,現年不過八歲。
攀山書院乃是由當朝大儒季先生創辦,位于京郊香山山頂上,除了季先生,授課的先生俱是才學兼備。顧成慎少年時便在攀山書院讀書。
攀山書院名氣大,實力硬,想要在此讀書的學子能從城西排到城東。但真正能進攀山書院的學子寥寥無幾。
想進書院,不僅需要有人擔保,還需要通過季先生的考驗,這樣保證每一個進書院的學子都不是庸碌之輩。
也因此,在京都與文人打交道時提一句在攀山書院讀書,立即會受到追捧。
當年顧成慎在世時,有他擔保,再加上顧沐、顧瀧學問過人,相繼通過攀山書院測試,如今讀書也有四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