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提到女權的時候,總會覺得這個概念是從西方傳來的。1791年,法國大革命婦女領袖奧蘭普·德古熱發表《女權與女公民權宣言》,西方女權運動的歷史就此拉開帷幕。然而其實中國的女權意識早在300多年前就已經有所覺醒。
明代中后期,蠶絲業興起,許多女子因此獲得了獨自謀生的能力,不甘再繼續受封建禮法壓迫,決定自食其力,“自梳”而起。
舊社會的時候,女子婚前要蓄發蓄辮,只有嫁做人婦才能把頭發梳起束髻。所謂“自梳”,便是在沒有婚嫁的情況下,宣誓此生不依附男人、不親近男人,自行梳發,易辮為髻,終身不嫁,成為“自梳女”。
除了“自淑女”之外,還有一種女子喚作“不落家”。
“不落家”都是富家之女,為了家族利益被安排了政治婚姻,但她們自身不愿嫁人,因此這種婚姻空有形而無實質,事先就會和夫家說好不會與其洞房花燭,不會為其生兒育女,但會送一筆豐厚的嫁妝給夫家用來納妾,本人則辦完婚事后就不會再踏入夫家大門。
自淑女與封建禮教相悖,往往都會被趕出家門,自立謀生。而不落家名義上已經是有婦之夫,不合適一直住在娘家,也有一部分會被要求搬出去住。
于是,便出現了自淑女與不落家們群居而住的“姑婆屋”。
“冰玉堂”便可說是華國歷史上最有名的一座姑婆屋。
清末民初時,成為自淑女和不落家的女性人數達到了一個巔峰,不過她們謀生的手段不再僅限于蠶絲,大多外出打工。
順德有著出色的飲食文化,講究“粗料精做,妙在家常”,因此順德的自梳女大都遠赴港城、南洋去當保姆、當廚師,謀生之余,也將順德的飲食文化傳播了出去。至今,港人的餐桌上和記憶里都有著大量的順德菜。
這些順德自梳女年邁了之后回到家鄉,一起捐款建造了“冰玉堂”,取“冰清玉潔”
之意,彼此扶持照顧,安度晚年。
“冰玉堂”雖然名義上只是一個養老院,但在里面養老的可卻都是些做了一輩子菜,值得尊敬的老奶奶們。郝賢若是能夠進入其中習得一招二式,必然受益匪淺。
只可惜,郝賢他是個男的。
當然,在萬能的菜姬A夢面前,這都不是什么問題!
此時的菜姬已覺醒數次后成長為了少女的樣子,她索性以自己為原型,幫郝賢在過去捏了個身體,作為魂穿過去的容器,順利地開始了“冰玉堂女廚圣地”的濫觴任務。
郝嫻為了成為自梳女進入冰玉堂,被姑婆們圍在廟里,宣誓終身不嫁的這段經歷,想必將來想起時,定會莞爾一笑吧……
“菜姬,你給我記住!”
在和姐妹們一起吐槽“男人沒一個好東西”的時候,郝嫻心里總是會忍不住這樣虛張聲勢一句。
其實這任務沒什么太大的難度,只要能克服內心的羞恥心和刻板的性別觀念,甚至會覺得就這樣當一個美少女廚仙也不錯嘛!
難度不高,收獲卻很大。
在得到《彭祖廚經》前,郝賢的目標是還原父親的料理,而他父親最擅長的正是順德菜在內的粵菜。后來郝賢雖然靠著廚經的力量掌握了父親的拿手料理,但終究是跳過了學習苦練的步驟,在基礎方面的感悟有所欠缺。
在完成冰玉堂濫觴任務的過程中,郝嫻這方面得到了補習,對于順德菜的理解返璞歸真,真正達到了“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境界!
可以說,她終于有了廚仙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