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一章貶盡朱氏皇族
雖然漢武帝就開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是兩漢、隋、唐三代都沒怎么拿儒家當回事,這時執行的還是外儒內法,百家依然興盛,只是披了一張儒家的皮而已。
真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是從宋朝開始的,最直接的例證就是崇文黜武。
從宋朝開始,中國的科研創新能力就越來越匱乏,到了明朝,更是一地雞毛。
全旭可以搞到很多先進的武器,包括坦克、裝甲車、甚至遠程火箭炮、導彈,可問題是,操作這些武器,需要高素質人才。
這就需要精通高等數學,力學、工程學,這樣的人才,放在大明,任何一個行業,都是頂尖的寶貝人才,怎么可能舍得拿過去當一名普通的士兵?
哪怕為了自身保持強大,全旭必須廢除朱氏大明的那一套科舉考試制度,在遼東建立成熟的三級教育,繼續推行,每個鎮設立一座小學,一個縣城設立可以容納全縣中學生的中學,這種事情就沒有必要強制性標準了。
比如說現在的北鎮省,總人口不到十萬人,至于像金州中學就多達五十七所,大學還有五六所,地方的差異,別說現在,就算是后世也沒有辦法完全統一。
教育的投入,也是長期性的系統工程,在小學和中學,由府縣共同出資完成,按照七三比例,大學則需要中央與省按照七比三的比例出資完成建設。
全國允許私人助學,但是不允許私人辦學,各地的族學和私塾,全部取締,只能接受系統的義務教育。
所有教師,都享受公務員待遇,至少不低于當地人均收入的百分之一百二十,假如一個地方人均收入是五十兩銀子,那么老師的收入至少是六十兩。
當然,在大學方面,這就需要私人出錢了。在大明各省大學學習完成以后,還有一個機會開始進學,那就是考取大明皇家學院。
皇家學院是帝國最高學府,在那里面出來的人有一個響當當的名號,那就是:科學家!每一個科學家都是帝國的瑰寶。
花了這么大的力氣搞教育改革,當然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死計硬背了。
全旭將組織人才從古代典籍中摘取精華,同時汲取西方文明的精萃,融薈貫通,編寫新的教材,以后學生要學的東西就有點兒多了,除了識文斷字遣詞造句之外,還要學習數學、音樂、書法、幾何、歷史、外語、天文、地理,體育和思想教育也必不可少,而且還有軍訓。
軍訓從小學開始,每個學期開學后,將為期十天的訓練,而中學生的訓練則是二十天,大學生則是一個月。
到了大學之后可供選修的課程就更多了,除了以上這些之外還有法學、商學、軍事學、醫學、物理、化學、建筑學、農業學等等,就算沒考上大學的,讀完高中也可以去當老師,或者進職業學校學上一技之長。
全旭與墨鏵就墨家思想進行了微調,比如說,兼愛非攻,前提是同族兼愛非攻,我們是要以理服人,但是,胡人能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