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是這兩人一牛便默默的離開了洛邑,向著西邊行去。
雖然管夷吾說是要為老子執鞭隨鐙,但是實際上也只不過是隨行罷了。
那青牛似乎知道該往哪走,管夷吾只要乖乖跟著牛便好了。
當管夷吾牽著牛走過齊國,途徑晉地,最后來到秦國之時,他終于明白了,原來老子已然看到列國紛爭的結局。
不過雖然管夷吾隨著老子一路行來,但是老子卻一直默然不語,兩人就這樣一直沉默的漸漸來到函谷關前。
函谷關令尹喜本也是一凡人,但是如今列國征戰不休,作為函谷關守將,他自然會一些望氣之術。
但是即便是以他那淺薄的道行,都足以看見東邊那綿延億萬里的紫氣。
故此他早早的便候在關前,等候著那位身有異象的圣賢。
當看見氣度不凡的管夷吾,竟然為一位老者執鞭隨鐙,敢函谷關令尹喜如何還不明白,那騎牛老者便是他要等的那位圣賢。
只見他大著膽子上前執禮甚恭道:“賢者蒞臨函谷,晚輩本不該冒昧打擾。但還望賢者我等凡俗一心向道,指點我等一二!”
聽到此言管夷吾不由心中一動,便明白這位看來就是日后的文始真人了。
只見老子緩緩睜開雙眼,淡淡的掃了一眼尹喜。
隨后他竟然微微頷首道:“也罷,你我之間倒還真有些緣法,我且與你講道一二吧!”
那函谷關令尹喜聞言頓時大喜過望,于是連忙將關中最好的精舍打掃出來,畢恭畢敬的請老子住下。
此日就在一片朝陽之下,只見老子隨意的坐于一青石之上,便緩緩開口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當老子講道之時也沒有顧忌管夷吾在場,便徑自開始講起來。那函谷關令尹喜,自然是全神貫注的于下方傾聽著。
管夷吾見老子竟然有意無意的忽略了自己,哪里還不明白老子的意思,于是在朝老子一稽后,便亦是恭敬的坐下聽道。
不過與往日老子指點士子不同,這次老子所言顯然要比以往深奧玄妙許多。
好似將他這一世的人道感悟,都盡數包容在那玄妙的言語之中。
很快那函谷關令尹喜便覺得頭暈腦脹晦澀難懂,可是他又不甘白白浪費這次難得的機緣。
于是取出帛、筆,當即便開始紀錄其老子所言,一言一語也不愿遺漏。
至于管夷吾則是沉浸于老子的講道之中不可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