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后來我想起來了,我們的制度應該說是,沒有完全的給予秦人們土地。”
“他們對于土地的占有情況一直是不同的。”
“富者,他們擁有的土地動輒成千上萬,他們擁有者以前累積的財富,他們不用為生存而做活,不需要去種地,不需要去干活,不需要發展技術。”
“他們其實無所謂發不發展技術。”
“因為他們的要求不是技術,也不是做活輕松,而是保持對比起窮人而言的更高地位,他們是吃窮人的!”
“很多時候,這些貴族會是新技術的發起者,可是這并不是因為他們需要這項技術,也并不是他們想要發展技術,讓窮人的日子好過一些。”
“他們發展新的技術的原因,是他們想要吞并其他的貴族,通過建立某些方面的優勢,來打壓別的沒有優勢的人,從而攫取他們的家產,保持自己的優勢地位,并且擴大自己的優勢地位。”
“如今的種植技術,有很多就是這些家伙在發展。”
“大膽部分時間,他們在擠兌別人,通過擠兌別人建立屬于自己的優勢,和我們以前說過的比爛一樣。”
“不過他們不只是比爛了,他們有些時候會比好。”
“而窮人,他們手里不管有沒有土地,其實都一個樣,他們需要為自己的生存而付出努力,需要去做活,需要考慮田里的莊稼的情況。”
“即便是咸陽的農會這樣富庶的情況,他們的生活條件,比我預想中他們可以每天吃到肉,可以不用那么勞碌地做事,可以不用擔心太多問題的狀況,也還是差很多。”
“因為農會需要為明天考慮,他們永遠都需要在今天的收獲里面預留出明天的口糧。”
“我自己也為農會的預留算過賬的。”
“他們的生活狀況永遠是要為下一步做出打算,要為明天吃什么而擔心。”
“一旦糧食充足了,他們的生活寬裕一些,他們感受到好日子了,他們變開始歡樂起來,需求被壓抑得足夠低了,每提升一點,他們的歡樂都可以翻倍,翻十倍!”
“以前一餐時候,現在兩餐時候,這是現狀的轉變。”
“而他們的思維還停留在一餐時候的苦楚,因為那是他們無數次實踐的結果。”
“所以他們的需求是在從一餐到兩餐過度的。”
“所以他們的要求是保持兩餐。”
“他們的需求達不到。”
“在這種情況下……”嬴政決絕說道:“他們永遠都要,永遠都要,永遠都要,要求技術的進步,要求生產力的提高。”
“但是很遺憾,他們自己并不清楚,保持現有的境況,即便是技術進步,即便是生產力提高,他們也得不到他們應有的待遇,也拿不到他們努力所創造出來的價值。”
“他們看不到這一切。”
“而恤孤院的那些小孩子,我原本以為他們頑劣、我原本以為他們什么都不懂的那些小孩子。”
“他們的要求才是正確的。”
“他們一面要求提高技術和生產力,一面要求著改變這一切。”
“他們的立場很奇怪,明明自己不依靠種地維生,明明自己不需要依靠土地維生,明明自己可以過的比窮人好很多。”
“但他們的要求,卻與那些為生存而奔波勞碌的窮人幾乎一致,并且在幾乎一致的同時,他們的要求較之窮人本身,更加直指根源。”
“師兄,這是為什么?”嬴政問道。
不等鞠子洲回答,嬴政又說道:“這些改變,我翻來覆去地研究,翻來覆去地想。”
“我開始翻閱史書,開始查閱我所能夠找到的一切書冊。”
“我開始回憶師兄你教授給我的一切義理。”
“我也是學習那些義理長大的。”
“我學了七年,那些義理已經成為我思考問題的基礎,那些方法已經是我處理任何事情的方法。”
“理論上講,我比那些小孩子都更應該要求我們義理所要求的事物。”
“那些小孩子在不需要為生存奔波勞碌的情況下都與窮人的要求一致,而我,為什么不是這樣的?”
嬴政坐在鞠子洲對面,陽光從窗子打下來,罩住他半邊臉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