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比較高傲的夏允彝不同,陳子龍并不以自己舉人身份自矜,也不會瞧不起沒有功名的讀書人。所以主動和飯館中的讀書人搭話,目的當然也是問一些事情。
“原來是子龍先生,在下金華生員許都,見過子龍先生!”一個青年士子站了起來,滿是興奮的叫道。
陳子龍雖然年輕,但才名已是傳滿整個江東兩浙,在讀書人中算是明星人物。飯館中的這些讀書人都是科舉艱難者,地位遠不能和陳子龍相比,見到在這里竟然能見到陳子龍,而且還主動和他們搭訕,自然都非常高興。
而這個叫做許都的,在另一個時空若干年后,因為科舉無望,又見江東兩浙官吏侵貪暴斂,貧民餓殍枕路,遂抱匡時濟世之志,就聚眾造反,組建了“白頭軍”,先后攻占了七八座縣城。然而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在朝廷軍隊的鎮壓下很快失敗,不得不接受朝廷招撫。許都因為是反賊頭目,被朝廷下令殺掉。而這一世,雖然江東兩浙官吏仍然腐敗無比,普通百姓仍然生活凄慘,但許都還未對仕途完全失去信心,所以還沒有進行造反的舉動。
“敢問諸位都是北上嗎?”陳子龍很善交朋友,一陣寒暄之后,成功贏得諸人好感,然后問道。
“不瞞子龍先生,我們都是去鎮江,參加陛下舉行的考試。”許都代表諸人答道。
“不錯不錯,陛下求賢若渴,諸位去參加考試,若是能考中也能為國效力為陛下盡忠,不失為美事。”陳子龍笑道。
他是情商極高之人,自然不會說什么科舉才是正途。這些人很明顯都是科舉失意之人,就是因為考不中舉人進士,才不得不想其他出路。
“唉,若是有可能,誰不想考舉人考進士啊!”許都嘆道,“像我,連廩生都不是,根本沒有參加鄉試的資格。我原想著想法謀個教諭之類的職位養家糊口,卻聞陛下在鎮江舉行考試,便想去鎮江試試,看看能不能被陛下選中,好歹是個出路不是。”
“是啊,科舉太難了,蘇州的科考更難,我過了縣試,卻幾次考不過府試,只好去鎮江碰碰運氣。”另一個士子道。府試沒過,只有童生身份,連個秀才功名都沒有,真真是最層讀書人。
“蘇州科舉難,我紹興更難,每次縣試,參加的童子考的便有數千人之多,通過者不過百人!我縣試、府試都過來,道試卻怎么也過不了。”另一個士子悲戚戚的道。
“子龍先生,我們都是科場失意之人,沒了辦法才去鎮江,您可是天縱奇才,考取進士如同探囊取物,為何也去鎮江?”許都詫異問道。
陳子龍微微一笑:“去年沒有舉行會試,下次會試至少還要三年,我不想虛度時日,便想著找些事做,先為陛下效力,等三年后重開科舉之時再進京科考。”
ps:晚上和人辯論了一會兒,耽誤了時間,以致于沒有寫好,只能先上傳再修改,不然就沒全勤,見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