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談是魏晉士族的時尚生活方式,一般都是討論三玄,圣人言。
但是今天小王爺挑的主題卻并不空泛,在時人的認知下,簡直就是相當有內涵的干貨了。
“孤今日有幸與景爍先生同席。
久聞華林博士與景爍先生乃時下天文術數執牛耳者,今孤有疑惑,不知當言否。”
暅之鄭重起身,深深一揖,
“暅之隨家父觀星斷數,窺家父之學,不過一二。
而家父所知所較先賢天地,更如一粟之于滄海。
末學不敢妄論,若小王爺有所垂詢,定當秉私直言。
若有謬處,恭請賜教。”
小王爺也起身還禮道,
“先生客氣。
《志》云,論天有三說。
一曰蓋天,天如蓋,地如盤,天圓地方。
二曰渾天,地空懸,形如卵,氣裹巖團。
三曰宣夜,宇無極,星無數,日月同辰。
如此三說,孰正,孰偽,何以辨?”
暅之心中暗道一聲了得。
這小王爺不但問正偽,還要問如何區分辯證,這是行家呀。
他心下自有一番道理,但又有意掂量一下祖瑩的斤兩。
當然,只點名祖瑩一人似乎不太禮貌,于是便向對席一禮,
“此題想來小王爺并非第一次提出,不知祖瑩,都芳有何高見?
暅之想先聽兩位的解釋,廣納言,方能得其真。”
祖瑩也不客氣,起立抱拳道,
“天圓地方,圣人之訓。
《禮記》曰:天之所生上首,地之所生下首,上首謂之圓,下首謂之方,如誠天圓而地方,則是四角之不揜也。
夫子曾言:天道曰圓,地道曰方。蓋無異議。”
暅之聽罷,略點了點頭,眼神里卻不免有些失望。
本家的這個神童,雖然滿腹非經即綸,子曰詩云,圣賢志訓都不在話下。
但是論事卻缺乏自己的見解,只會一昧引用先人論斷,雖然是個經學的好苗子,但卻不適合如自己和父親這般做疑古尋真的研究。
不過此時他既然點名了兩人,也只好將頭轉向信都芳,面上同樣是一臉期冀的表情,和方才看向祖瑩時,并無半分區別。
信都芳肅然起立。
還沒有等他開口,祖瑩的嘴角已然掛起一絲輕蔑的微笑,似乎早就知道他的答案,只是非常不以為然。
信都芳自然也有察覺,因此更顯拘束,結結巴巴地說,
“晚生以為,蓋天渾天兩說各有可取之處,但相互有存些矛盾。
所以,所以,應該根據不同的命題來決定引用哪一種假說模型。”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