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講貴種賤籍,蜚馱古諭,
那個說沙門空見,佛陀悟道,
又一個談彌勒凈土,普渡眾生,
再到因果輪回,六道十地,
個個滔滔不絕,理直氣壯。
慶云等人對佛學本就沒生什么興趣,被他們這么一鬧,都是一臉苦笑。
幾人四下尋么,又未見元法僧,正不知如何收場,采亭倒是先跳了出來。
她指著空空空空大師道,
“既然《四十二章經》是內傳第一經典,吾等駑鈍,就從頭學起吧。”
其實這位瓠大小姐只是對空空空空的法號“頗有好感”,覺得這一定是個有故事的人,于是便搶先選定了。
禮佛修道需要尊重個人意見。
既然檀越施主已經發話,這些有道高僧自然也矜持起來,面露喜色,不再爭吵。
大統雙掌合十,口宣佛號,
“諸位親既然已經決定,那弊寺便在皆空堂收拾兩間廂房供諸親暫住。”
“親?什么親?我們沒有人要成親。”
采亭見自己這邊有男有女,怕不是那大和尚會錯了意?
或者,哦,聽說這佛教密宗外道之中還有一門歡喜禪,拜的是歡喜佛皮囊夜嫁(Vināyaka),難道……
“呃。”空空空空大師知道眼前這小妮子想歪了,于是便解釋道,
“這個,施主一詞,梵語稱檀缽底,也就是現在所謂檀越。
而在先漢則稱達嚫。
(筆者案:嚫今音襯,梵語原詞對音dakkhina,“khin”音近“親”)
我教漢代自西域傳入,達嚫的稱呼使用更為廣泛。
叫得多了便也時常簡稱為親。
而更有皈依大儒,認為親者,至也。
對來到寺中的貴人稱親,不但更彰賓至如歸的誠意,也與出家人以三界火宅為家,皈依后便親如一家的宗旨暗合。
因此鄙寺便有了對大施主稱親的習慣,若有唐突,萬勿見怪。”
“哦,不唐突,不唐突。
鄙親方才有些誤會,大師莫放在心上。”
這瓠大小姐大窘之下,首創了一個鄙親的稱呼,眾人也只能忍俊不語。
一眾人隨空空空空去皆空堂的時候,這才知道寺中還有一名道統外出講經,沒有露面。
又得知他俗家是禿發羌,入山外山學道,心下便已了然。
大師哥是得了禿發家大手印傳承的,和這道統說不定會有些淵源。
今天這般在寺中高調露面,等道統回來的時候必會知曉,大哥若想尋來,怕是不難了。
僧房陳設簡單,但也算是清幽雅致。
幾人趕了一天路,又聽了四堂首座辯經,確實有些累了,便隨禪聲入定,一夜無夢。
第二日五人依儀應去拜謁空空空空大師,行師禮,聽經講禪。
空空空空大師生性和藹,并沒有什么先師圣祖架子,招呼諸人在自己的禪室隨意落座便開始了閑談。
瓠采亭最感興趣的自然是大師法號的來由。
大師聽到這個問題,并不意外,耐心地解釋道,
“《四十二章經》有云‘熟自念身中四大名自有名都為無’。
夫有名,萬物之母,是為相;
無名,天地之始,是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