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里雖然還沒有開始勾心斗角,但暗流涌動想必已經開始了。”
第二天小龍王便單騎趕回洛陽,籌備元恪臨嵩。
無論是登后山還是查太子黨,此時都暫無頭緒,其余諸人倒是落了個清凈。
兩位女娃要去山下緱氏鎮趕集,劉贏也欲獨自行動。
慶云是自小粘著暅之長大的,自然隨了二哥,登太室擺弄丹鼎去也。
自從得到了父親和老師聯合設計的弩機圖紙,暅之閑暇的時候一直在研究,計算。
根據他的判斷,這種手持式弩機的設計射程超過五百步,遠勝于弓箭。
當時的手持弩機普遍射程只有五十步,而強弓的極限也無法超越兩百步。
弓箭走的是拋物線,箭頭因為借助了重力,其殺傷力隨距離并不會下降。
然而強弩之末其勢不能穿魯縞,是因為弩機是完全依靠弓弦彈力追求直線射殺精準度的武器,其威力隨距離衰減很快。
因此除非是大型床弩,弩機射程是萬萬比不過弓箭的。
不過凡事有利有弊,弓箭的使用和瞄準非常困難,預測拋物線的軌道完全依靠經驗。
在歷史上,呂布百步之內射中畫戟小枝已經是神乎奇跡的弓箭表演了。
而弩的穩定性卻非常好,射程內可以利用輔助設施瞄準,有效射程內的穿透力也勝于弓。
弩的射程一旦可以和弓比肩,那就立即會成為一種戰略武器!
如果任何一個持有弩機的兵卒都具有萬軍之中直取敵方上將的能力,那對方的主將豈非只能躲在盾陣之后不敢露頭?
那他還如何發號施令?
旗手?狙殺!
傳令?狙殺!
一隊狙擊手足以讓對方軍隊群龍無首。
但是當暅之看明白圖紙以后,面臨的問題就更多了。
古代大多數發明都不是卡在概念設計,
就算沒有發動機,沒有電動機,水力,風力,再不濟還有人力,都是可以用的。
真正阻礙工具進步的,往往是材料,沒有適合的材料完成設計,完成設計所需強度。
就像如果有現代的鋼鐵鑄造技術,不用擔心古人造不出槍炮。
我們現在的吊裝機械,液壓機械,又比古代強在哪里?
不過是材料給予了更高的適用荷載而已。
暅之現在遇到的問題也一樣,什么樣的弦可以提供如此大的張力?
什么樣的弩臂又不會毀于這樣的張力?
又需要什么樣的人才能拉的動這樣的弩弦?
如何才能讓箭矢減重而又不失殺傷力?
只要有一種材料出現短板,這個設計就只能停留于紙面。
可是現在暅之手中一種都沒有,他唯一可以做的只是按照玉衡窺天之法先完成瞄準裝置,如今無意間得到頗黎,實在應該物盡其用才是。
對于頗黎的特性,他沒有了解。
雖然經過試探,這種材料的硬度適合打磨。
但打磨乃是成型下下之選。
如果只靠研磨,這一輩子也未必能把鐵杵磨成針,
而如果濫用切割加工,就容易造成材料崩裂,留下內傷,等到制成成品才發現可就晚了。
所以加工成型最好的工藝永遠是范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