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就是這片刻功夫,一道寒光直掠,暴射賀賴背門。
賀若統轉頭望見這一幕,忙拼死來救。
關于元太興的傳說實在太多,但最神奇的,一定便是他的殺手“八隻奪”。
奪,是守節短劍,
是戰斗到最后一刻,用來奪敵或奪己性命的武器,
是守志不屈,不愿受辱的精神象征。
這種武器在先秦石鼓文當中的寫法,上八,下隻,與“奪”字它意不同。
古吳越祭祀為了弘揚此節,發明了一種禮器,
短刃,生六旁支,狀如牛角,交替攀生。
六角,刃尖,刀柄,合八隻之數。
(筆者案:形如今日本七支之刀。其刀來歷,銘文釋義,在本系列后續作品有詳述)
當然,將禮器做成這種奇特的形狀,隱然間也有炫耀當時吳越之地金屬鍛造技術的外交意義。
元太興的“八隻奪”兇名極盛,自然不會是聊供觀瞻的祭祀禮器。
在他與高車作戰的時候,曾經生擒高車國主,西域第一巧匠阿伏加德羅及其從弟橋至。
(筆者案:阿伏加德羅,《北史》作阿伏至羅。橋至《北史》作窮奇,既上古所謂蟜極。如前文所述,現代印歐人出高加索,其實與中華源昆侖相距不遠,中西上古名源共通性,以及某些西文名一代目先祖故事由來,是本系列后續作品的內容。)
阿伏加德羅乞命請降,愿獻奇寶求生。
哪知元太興看過了前者的那些新奇發明,并不怎么感冒,不過卻對那些用堅韌的天蠶絲為連接所制的成套裝置非常感興趣。
于是就讓對方幫自己改制了一套“八隻奪”。
從表面上看,這只“八隻奪”與普通禮器無異,只是七個刃口均為精鋼所制,鋒利異常。
實際上呢,這七刃都是可以獨立分開的,平時扣在一起,由天蠶絲拉緊。
在被元太興以獨門手法擲出的時候,空氣會擦動奪柄內的氣槽,沖擊機關將蠶絲放松,
飛行一段距離后,七刃便會擺脫束縛,脫離刀柄,
而刀柄上還會留有一截藏鋒,
此時一奪化八,在天蠶絲牽制下,拉出八道弧光,自八面夾擊一點。
一奪既出,萬難躲閃,西域不知多少名將,都折在這“八隻奪”下。
此時寒光一起,賀若統便知不妙。
可是那飛奪去勢驚人,速度豈是人力可及?
只聞一聲慘叫,八道青光倏分倏合,血光暴現。
賀賴豆叱斤碩大的身軀自墻頭砸落,重重地摔在地上,抽搐作一團。
寺中鐘聲長鳴,人聲鼎沸。
賀蘭初真掂量了一下局勢,知道已無法帶走同伴,發出了一聲惡狼般的嘶吼。
另外雙賀聽聞狼嘯,也是一臉悲憤,但卻立刻有了決斷,毅然轉身攀墻,齊齊退去。
道統,首座,朱僧生,慶云一行人紛紛到場,見這一地狼藉,便知方才必有一番惡戰。
元太興咧嘴一笑,
“他們志不在行刺,須得仔細盤問。好在抓了個活的。”
“西河王說的可是他?”
空空空空將那摔在地上的賀賴一把拎起,后者的身軀就如同軟泥一般灘作一團,面上露出駭人的青紫之色,竟是已然氣絕。
元太興的臉色顯然也不太好看,上前將那賀賴豆叱今的尸體一把搶過。
空空空空喝了聲,“慢些!”,卻是阻止不及。
元太興一把拎過來,那尸體不知是何處受力,發出了一道輕微的破裂聲,然后便有一股煙塵沖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