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衍身邊這兩名女子,自然是石令嬴與吳景暉。
她們均出自南朝忽律,畢竟是曾經向竟陵王出過手的,
此時又已經知曉了江夏王假扮竟陵王的秘密。
蕭衍左思右想,還是不放心將他們留在竟陵王的身邊,
于是便問他們是否有意隨任城王的儀仗北上。
好在兩人現在似乎對蕭衍十分感興趣,
而且自從梅蟲兒在故紙廟向她們出手,她們也知道與那梅蟲兒無法善了,一時不敢落單。
從安全性的角度考量,陪著蕭衍走這一遭,倒也不失為上計,于是二女便欣然答允。
眷娘密部,本來就是蕭寶卷的禁臠,
平日不執行任務的時候,莫說鶯歌燕舞,就算是燭影搖紅,若是主子有所索求,那也是無可抗拒的。
石令嬴本就是胡人后代,身材高挑,**修長,天生善舞。
吳景暉的舞技自然也不弱,只是前些日子受了傷,還沒有大好,但若是充當樂師卻是綽綽有余。
二人本來看得便有些技癢,只是覺得以她們的身份在北朝強自出頭似乎有些不大妥當,正在為此和蕭衍打趣。
可是沒想到魏王親自過來相邀,兩個人面子上畢竟有些掛不住,這才將目光齊齊投向蕭衍。
蕭衍知道此事已經無法推脫了,便索性大方介紹道,
“這位姑娘名叫石令嬴,這位名叫吳景暉,她們都是南朝宮廷樂人。
吳景暉善樂,石令嬴善舞。
石姑娘本是蔥嶺胡,世代善舞。
而且蔥嶺地區至今還流傳有黃帝時期的雅樂——《咸池》。
傳說高原地區的湖水與海同味,咸而微苦。
我華夏出昆侖,黃帝雅樂故以之名。
只是兩位姑娘此來并沒有做過獻舞的準備。
如果魏王著實有意賞拙,
可否容她們一盞茶的時間,略作編排?”
“哦?”
一盞茶的時間排一出舞?
這效率已經是匪夷所思,魏王自然是滿口答允。
眼下抓來的“草臺班子”為數不少,撐個盞茶時間,還是可以的。
于是在一出毫無看點的水袖舞后,抱常侍又開始唱名,
“上古雅樂《咸池》,
舞者:石令嬴,
樂者:吳景暉。”
吳景暉沒有使用弦樂,只是取出一只羌笛嗚嗚咽咽地吹了起來。
曲聲高亢悠揚,仿佛是在昆侖之巔,瑤池之畔,雪山碧池,空靈曠古。
石令嬴身高約莫六尺上下,
(一米七幾的條,換算見前文注)
又是標準的九頭身,身高一大半都是腿。
她開場下腰抬腿問天高,這一個高難度動作當時便引起一片驚呼。
隨后石夫人一個鷂子翻身騰身而起,整個人仿佛化作了人首蛇身,纖細而高挑的身軀如靈蛇般扭動,
踝,膝,囤,腰,肩,脖,臂彎,
無論能彎折的甚至不能彎折的部位都在如浪波動。
這舞曲,是標準的胡人舞,在車師以西非常流行,
但舞曲反映的其實是華夏族上古對蛇人的崇拜。
伏羲,女媧,人身蛇首,
是炎黃,匈奴,三苗,九黎,鮮卑,柔然,以及其后突厥,蒙古,契丹,女真的共同祖先。
這首咸池舞曲,寄托了對華夏元祖的追思,正合祭祀所需。
元宏心中暗暗叫好,這壓軸的大戲,終于可以有個定奪了。
石令嬴舞到最精華處,大多數觀眾已然擊節相和,
恰在此時,那舞臺忽然轟隆一聲巨響,竟然塌陷了下去。
這種蛇形舞蹈對腰胯的使力非常有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