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上一次五路叛亂中,高飏臨陣倒戈逼退了北平長孫氏。
事后魏王對其大加封賞,封渤海郡公,供奉數倍于前,
但終究還是為了遵循鮮卑削弱嗣子母系的傳統,削去了他的軍職,將高氏一門引入洛陽養老。
而今坐鎮梁國的,是來自外渤海的一員驍將,丘氏,名大千,出生在大白山畔。
由于慶云等人通關文牒上的說辭是要去大白山迎還護國神劍,必然會經過丘大千的家鄉,
因此丘將軍便少不得設宴款待諸人,順便囑些家鄉事。
丘大千英雄出少年,是軍中的后起之秀,與安豐小王爺元延明往來甚密。
三五杯白墮下肚,大家也都熱絡了許多。
丘大千談起故鄉事,卻發現此行唯一的大魏官身酈侯爺才是真正的狠角色,
對環渤海地理如數家珍,竟然比他這個渤海人還要熟稔。
“丘將軍是扶余府人士?
那里已經是高句麗的勢力范圍了吧。”
“嗯,早兩年中原式微,
渤海故地有慕容,高,馮幾大世家輪流坐莊。
高句麗趁機北侵,逐扶余王,占了扶余府。
高句麗,北扶余,原本與淮吳一脈,都是天朝子民。
扶余王累世稱臣,因此在扶余府境,黔首均以天朝子民自居,到也和境內并無分別。”
酈道元聽了丘大千的對答,有意賣弄,開始細數扶余的淵源,
“扶余府可是龍興之地啊。
上古禹王曾經親自勘定幾道龍脈,
秦嶺如龍盤,長安為其首。
今上開龍門,延龍氣于洛陽。
此龍為華夏脊梁,佑中原國祚。
除此而外又有四水為龍,最北的一支便是大白畔的黑水,黑龍出焉。
其龍氣之源,乃是大白山頂天池,有天津自天池出,蜿蜒匯入黑水。
當年禹王擔心黑龍龍脈早成,禍亂華表,便在天津河腰筑塔,引黃河水灌入塔基,以鎮未成形的地頭蟲。
這就是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腰的典故。
天津流域其后出了不少英雄豪杰,
諸如高**,檀石槐,拓跋,慕容世家,都應拜這道龍氣所賜。
不過據說黑龍尚未真正甦醒。當它真正醒來的時候,地龍翻身,白山泣血,風云異色,黃龍塔倒。
【看書領現金】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書還可領現金!
禹王為了防范這一天的到來,將四岳的后人移居此處,建黃龍城以固孤塔。
只要這黃龍塔一日不倒,黑龍便翻不了身。
昔日的黃龍城就是今日扶余府,其實是座千年的古城啊。”
丘大千聽了酈道元的說法大為詫異,
“酈侯爺果然學貫古今,沒想到黃龍城的舊事居然在中原還有流傳。
不瞞酈侯爺,在下便是當年四岳族裔。
所謂四岳,指的是姜姓東夷山,丘,崇,岳四支部落。
由于中原本有姒姓崇氏,四岳之崇便改稱宗氏。
四部之中以岳氏為長,故稱四岳。
當年岳氏族長曾立有誓言,黃龍不倒,黑龍不起,岳氏不可入中原。
而其余三部則不受此限,先后已有族人南下,為他日四岳重歸準備些基業。
大千不才,也是大魏這一朝才隨父輩南下打拼的。”
酈道元大喜,
上一次他造訪大白山,因為恰逢深冬,大雪阻行,他與黃龍府緣慳一面。
此番既然結識了四岳后人,這次說不得要攀上些關系,
這次是一定要親眼見識見識那傳說中的禹王鎮龍塔了。